巷尾幽深僻静,巷子里遍植笔挺富强的桂花桂树。有一种是月月都能着花的,现下正值初秋,油绿枝叶下已藏了千朵万朵桂花细蕊。花朵精密,固然靠近了,也能嗅到一股子淡香,不过及不上十月才开的丹桂那般芬芳香浓。
母子俩一个被关在庵堂里,一个在寺庙里由削发人扶养长大,固然同在一座山头,但十几年都未曾见面。
周氏嘲笑一声:“十八娘年纪悄悄的, 让她给杨小郎守一辈子的寡,就是张家肯, 我这个外人都舍不得!“
周氏细心察看着李绮节的每一个纤细行动和神采,发明她诘问张泰宣的来源,仿佛真的只是出于猎奇罢了,悄悄松了口气:杨天保那边刚出了幺蛾子,三娘可不能再出岔子了!
这里茶坊、酒坊、彩帛、油酱、饭庄、面点香烛、腊味等店到处可见,铺子林立,应有尽有。
周氏一边娓娓道来,手上绣花的行动还是稳妥谙练:“十八娘上山以后就没下来过。山上贫寒,张家人平时只会派个婆子到山上去送些衣物米粮。几年后,庵堂里的尼姑找上门,张家人才晓得,十八娘已经偷偷搬出去了。张家人到处探听,最后在县里找到十八娘,当时候她刚生了个儿子。张家人觉得十八娘被哪家浪荡公子给骗了,诘问孩子的爹是谁,十八娘不肯说。一向到她爹和她娘闭眼,她都没说出小郎君的出身,只说孩子的爹是个好人,因为家里不答应他娶一个孀妇进门,她和小郎君才会流落在外,等小郎君长大成人,孩子的爹必定会接他们母子回家。“
别的也就算了,粗布但是精贵东西,朝廷征税,布匹是其一,市坊买卖,布匹能够直接当作货币利用,杭州府出的细绢,一丈就得半贯钱哩!
李绮节站起来,走到窗边,透过支起的纱屉子往外看,“仿佛是老董叔和董婆子。“
而小沙弥,张家太爷临死之前为他取了名字叫张泰宣,叮嘱张家人务需求把他当作张家的孩子一样对待,好好将他养大成人。十八娘的哥哥当时承诺得好好的,太爷一闭眼,他就让人把张泰宣送到西山的寺庙里去,寒冬腊月天,只给张泰宣穿一件粗葛布小褂子,婆子把他送给寺庙里的知客僧时,他连气味都微了。
周氏如此固执于为夫纳妾,却不轻视大胆特别的张十八娘,看来还是蛮开通的嘛!
李绮节嗯了一声,没有多问,出了后门,顺着甬道走出正院。
早餐是一大锅清粥,桌上摆了几样小菜:一碟子凉拌孔明菜,一碟子切开的高邮腌蛋,一碟子米醋拌蒸茄,并一碟子风干咸鱼块。
周氏眼波流转,目光在李绮节身上打了个转儿,绣针停在喜鹊的羽翅上,慎重道:“村里的张老太爷是十八娘的隔房堂兄,他们张家人早把十八娘逐出宗族了,村里人顾忌张家人的脸面,也都假装不记得十八娘。三娘,今后在张家人面前,特别是张大少奶奶跟前,千万不要提起十八娘。“
这让李绮节不由得对周氏有些刮目相看,她本来觉得,周氏和便宜老爹李乙一样,也是个陈腐保守的老呆板——因为周氏对李大伯纳妾的事情实在过分上心了。明天李大伯已经明白回绝收用宝鹊,周氏没有光荣不说,竟然还怪李大伯不能体味她的良苦用心,把特特为李大伯备下的那半边西瓜送到李绮节房里去了。李绮节早晨吃了几瓣西瓜,临睡前又单独享用了一半脆甜的瓜瓤,夜里几次去屏风前面和铜丝箍的马桶亲热会晤,才会模恍惚糊听到朱娘子斥骂小沙弥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