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峙了大半天,连里头的李大伯都轰动了,亲身过来请李昭节进门。
李绮节记得李昭节的生辰快到了,让招财赶着牛车去周家村接周氏和李昭节姐妹俩回家,周氏仿佛也挂念着为李昭节过生辰的事,提早清算了行李包裹,招财到周家村时,周氏正筹算让侄儿出门去雇车呢。
李绮节眼睛一亮,家里的糖果是她让婆子们做的,那里都没处买去,小孩子不是最爱吃糖么!她剥开一颗奶糖,捧在掌心,在李昭节跟前晃晃:“昭节,看~“
宝珠走到李绮节身边:“三娘,昭节在外头,负气不肯出去呢。“
对下人能够威胁利诱加打单,但是面对李昭节和李九冬两人时,李绮节不免畏手畏脚。
妇人身边,是周氏。
周氏未嫁前,得过张十八娘的恩德,李大伯这些年常常听周氏念叨起张十八娘,张十八娘这些年的遭受,他也大抵传闻了个七七八八。
周氏帮衬着安设张氏和小沙弥,把李昭节和李九冬交给曹氏照顾,李昭节受了萧瑟,满心不欢畅,又看刘婆子们都记得她的生辰,两厢一对比,愈发感觉委曲,使起性子,趴在门口用来磨刀的一块大石头上,不肯走了。
不管李家还是周家,都没有样貌如此出挑的少年儿郎。李大伯固然珍惜短,审美还是很普通的。
因为身上带孝的原因,小沙弥怕冲撞李家,站在外院,脚步有些迟疑,大丫头不由分辩,拉起他的胳膊,直接把他拽着往里走,一起跟在周氏身后,也跟进房去了。
枉他花庆福把金产业敌手,金家却想娶李绮节过门!
对李绮节道:“先不管她,饿她一顿就好了。“
几场连缀春雨过后,气候垂垂晴好,水池出现春水绿波,院墙外的桃树上爬满花骨朵,柿子树光秃秃的枝条上也挑出几点新芽。
家下人只看到周氏和李绮节说话有商有量,就抱怨周氏偏疼。周氏一改俭省脾气,给姐妹俩添婆子、丫头的事,他们倒是忘得一干二净。
当然,花庆福也只是想想罢了,他膝下几个小娘子都已订了人家。普通人家,除非真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都不会为女儿招赘。
不等看热烈的人们持续会商,招财和进宝吃紧忙忙把牛车赶进院子里,关上大门,世人还在内里等了一会儿,看李家人没有开门的意义,才各自散去。
李绮节偶尔听到一些风声,怕周氏听了不欢畅,更怕李昭节姐妹俩被下人们撺掇着一起抱怨周氏,迩来敲打了好几个婆子。
李绮节没看到花庆福脸上变幻不定的神采,听他的惊呼里惊吓大于惊奇,只当他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含笑道:“你没进门前,我还觉得花娘子是金家请来的说客呢。“
“谁给她的木李?“
围观的男女长幼,不分老幼,目光都不由自主逗留在他身上。
李大伯看着小沙弥的背影,一脸茫然,“三娘,来的是那里的亲戚?我如何没见过?“
李绮节轻声道:“张十八娘。“
灶房里早就备好了热汤热饭,李绮节晓得李昭节格外敏感,特地让宝珠亲身为姐妹俩打扫房屋,旧的窗纱、桌布全都换上新的,桌椅罗柜擦了一遍又一遍,务必把精美的透雕云纹擦得光亮如新,还在土陶瓶里供了一簇开得素净芳香的桃花,乃至还焚了一炉香块,一来是驱虫,二来是除味。
惊奇过后,花庆福撇开金家不提,和李绮节说了会儿闲事,内心悄悄策画道:金雪松阿谁纨绔固然不成器,可金家是县里数一数二的敷裕人家,并且金家老太太是费事人出身,不大看重端方,常常带着媳妇孙女在街巷间闲逛,金家的当家太太田氏传闻也是个好脾气的,倒是挺合适三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