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夫出诊时听进宝说了李昭节的病症,来时带了常用的药材,加上家里常备的几样丸药,不必再去药铺买。
连劝带哄,一刻钟畴昔了,她才只勉强喝下小半碗, 说甚么都不肯再张嘴了。
李大伯见她神情有些非常,迟疑半晌,笑道:“三娘,今后家里添一个哥哥,好不好?“
李绮节想起李大伯白日对本身说的话,筷子悄悄磕在碗沿上,“阿爷和大哥过几天返来,等行过拜礼,记得要改口。“
沐浴过后,换上清冷透气的纱衫纱裤,歪在罗汉床上看帐本,俄然又感觉腹中饥饿。
这就是想吃的意义了。
丫头精乖,晓得李绮节平时爱吃虾,不声不响剥了一篓子虾仁。宝珠看看天气还不算晚,又炒了一盘虾仁拌苋菜。
张氏不消开口,只透出一点想头,周氏和李大伯便喜出望外,乐得合不拢嘴。
李大伯刚吃完饭,手里捏着一张药方剂,站在厅堂门口,叮咛下人去县里抓药。
四月初四后,改穿纱衣,枕头、衾被、桌帘、帷幕换成竹枕、竹席、薄被、纱布,房里的纱帐门帘也全都撤去,换成了刻花竹帘。白日四周窗前竹帘低垂,只卷起一半,挡住日晒的同时,能让南风吹进房里。
曹氏柔声劝道:“吃了药病就好了。“
“算了, 能吃多少是多少。“周氏挥手让宝鹊撤去药碗, “今后可不准再掀被子脱衣裳了, 瞧瞧,病恹恹的,享福的还不是你自个儿?“
李昭节咬着嘴巴, 眼巴巴看向周氏。
曹氏赔笑道:“怪我不把稳, 一时没看住, 让四娘把褂子给脱了。“
宝珠翻开糖果盒子,拈出几根糖麻花,“我去调碗藕粉来?“
炒菜饭和几样小菜装了一大捧盒,送到房里。卷起的竹帘后燃着油灯,灯光摇摆,一个丫头在墙角撒驱蚊的香丸,药丸碾碎以后有股淡淡的香气,比艾草好闻多了。一个丫头在擦洗架子床上铺设的竹席和脚踏,水里掺了蒸花露,也能驱蚊。
在周氏尝试让宝鹊给李大伯做妾以后,李大伯就起了过继一个儿郎的动机,只可惜族中火食干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随便找一个远亲,又怕对方不安美意,招出去一个祸害,这才担搁下来。小沙弥品德出众,能过继到他膝下,他夜里做梦都能笑醒!
李绮节让婆子去灶房端饭,看李九冬睡得满头汗,叫一个丫头守在罗汉床前给她打扇,李九冬在梦中收回一声舒畅的感喟,翻了个身,很快睡熟了。
想起周氏这一阵话里话外透出的意义,她临时掩下迷惑,没有问出口。
午餐本该一起吃的,因为李昭节抱病,周氏大半天时候都待在这边院子里,灶房的婆子晓得她没心机用饭,特地把她的饭菜温在灶上,等她传话时再送。
李绮节夹起一枚虾仁:“这套瓷人,拿八只给四娘和五娘送去。“
丫头们都说小瓷人是照着李绮节的模样捏的,宝珠不这么感觉,不过为了哄李绮节欢畅,她一口咬定瓷人娃娃的眼眉和李绮节的一模一样。
李子恒撅起嘴巴,委曲地闷哼一声,不敢说话了。
小沙弥的大名记在李家属谱上:李南宣。张氏的父亲曾为他取名“泰宣“,按理,小沙弥应当顺着李子恒,取名李子宣,张氏乃至说连宣字都不消保存,让李大伯给小沙弥取一个新名字。李大伯没承诺,私底下问太小沙弥,从他父亲为他取的名字和泰宣两其中,各摘一个字,就成了李南宣。
李绮节把一枚花瓣形的香茶桂花饼揉来揉去,揉得满手糖粉,摇点头:“想吃点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