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很快就通过了李治的旨意,派人去安东宣旨。
高傲唐立国以来,凡是出兵冲犯的胡夷诸国,除了一个因地形启事没法攻灭的吐蕃外,皆被大唐出兵攻灭,再增加一个新罗也不无不成。
身为李煜调派入京禀明启事的郝南容,在朝堂上自是免不了从中添油加醋的抨击了新罗一遍。
至于派水兵假办海盗寇掠新罗东南本地,这必定是不会说出本相的。天然要曲解成新罗早有不臣之心(究竟是新罗确切不臣之心久矣),将长年活动于其海岸劫夺的靺鞨海寇污为安东都护府军兵所为,挑起事端,借此站在道义制高点上对大唐开战,为其谋夺宗主国国土寻觅无益借口。
不过,大唐正困于西南吐蕃的崛起,精兵强将集于河西、陇右,关中又比年罹难。
新罗王金法敏的弟弟金仁问正在洛阳任职,燕王诺攻灭了新罗,不需实施对百济、高句丽一样的处治,上奏陛下册封金仁问为新的新罗王,遣归到差,再从朝中择能吏为鸡林州检校长史予以监督节制。
诺燕王不需求朝廷兵员、粮响支撑把新罗灭了也是扬大唐国威于四夷的一件大功德。薛仁贵在大非川惨败,四夷有蠢蠢欲动的迹象,西南的永昌蛮不就在年初率先策动兵变,领兵征讨的梁积寿虽一至永昌就击败蛮民二十万步骑,杀“蛮”民七千余人,获马五千余匹,生俘和舍等人,唯其首级蒙俭脱身得逃,但尚未完整安定本地蛮民的兵变。
右相阎立本善画,对军政一事并无太出众的观点,附合张文灌所奏。西台侍郎戴至德、吏部侍郞李敬玄等人也只是提了一些弥补性建议,对张文灌所奏并无反对定见。
遍观朝中诸相,除了八月刚死的许敬宗外,都与燕王有着千丝万缕的干系,哪怕张文瓘本身都不能制止,次子张潜与燕王的私交,朝中皆知。
李治深思了一番寻问诸相的观点,张文灌虽心中不喜燕王千方百计的利用无知百姓移往外洋,在安东凭凭对外交战。但此事是新罗挑起,尽起十万雄师北长进犯安东都护府,逼得镇守百济的熊津都督府都督刘仁愿要下海。新罗身为属国,此举对大唐的冲犯是不管如何也没法宽恕,必须峻厉惩戒,如有需求当以灭国警示四夷。
至于攻灭了新罗会不会导致燕王统领下的安东都护府权势大增(名义上,大唐在百济设立的熊津都督府和在新罗设立的鸡林州都督府也是附属于安东都护府),权威日盛威胁中心,张文瓘心中早有定计。
此时新罗使节才赶到洛阳,通过鸿胪寺递交新罗王的申述奏书。可惜,呈上去后不但没引发李治与朝中诸相对新罗不远万里来申述的谅解,反因奏书中申明新罗大肆北上攻伐安东而大怒。
李治沉思一番后点头赞成,既然四郞领军在新罗打的还不错,兵员、粮响到现在为止也没向中心要求拨给,看来新罗的局势他足以应对,不需求朝廷去操心几千里外的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