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127.第127章 :临贺王入府亲议婚(四)
高欢还是一语不发,任凭儿子发问直指关键。
“呃……”萧正德被高澄这题目问得一时语塞。他俄然想起来,溧阳公主精通诗词乐律,又生得仙颜无匹,祖父梁帝甚是宠嬖太子萧纲的这个女儿。本身在天子和太子都不知情的环境下就这么冒然把溧阳公主许嫁给高欢……
“殿下这一番美意实在是让人打动。”高澄已经是完整置身事外的态度,竟然开端恭维萧正德,“为了两国缔盟,竟然能想出如此妙策。念及殿下公心一片,梁、魏两国君臣怕都要感念殿下。”
过了隆冬,垂垂入秋,几克日日不是大雨就是细雨。固然秋雨不比春雨贵重,又是连缀之势,但是以邺为都的一半大魏江山至此也算是安宁下来了。尤让人欣喜的是官方一片颂圣之声,朝堂也是一片温馨平和之气。只是不知这颂圣颂的是何人之德,温馨平和又是屈于何人之威慑。
崔季舒熟门熟路地找到了铜雀台下,勒住马,极利落地跳下来,顺手把手里的一支皮鞭递给了守在台下迎上来的仆人。明显这仆人是极其熟谙崔季舒的,并没有劝止他。崔季舒便急仓促地抬阶而上。
他忽而又想,或许这事真的是本身做错了。公主和大将军的究竟在不管是在梁国,还是在魏国,都已经是明里不说、暗里传遍的事,还不如比及大将军正式继任以后让此事顺理成章地做实了更好些。毕竟大丞相年纪渐老,大将军继任也是迟早间事了。
“殿下直言无妨。”高欢晓得萧正德有事要说,贰内心也约莫猜得出萧正德要说的事与和亲有关,但是大丞相完整想不到他本身已被牵涉此中。
“殿下的一番美意大魏必定领受,不会让临贺郡王在梁帝处失了面子。现在大魏和大梁一北一南能如此通好,多亏了殿下来往驰驱。至于和亲的事,将来必然为公主择一佳婿,不使公主受委曲才好。”高澄提及来公事公论,他的话算是一锤定音了。
高澄却淡淡一笑道,“我有甚么不放心。你莫非没看出来,主上的心机早就不在她身上了。”
萧正德干脆心一横道,“溧阳公主是大梁天子和太子的掌中明珠,想必大丞相也必然不会委曲了公主。不如大丞相重立公主为嫡妃?”萧正德惴惴不安地看着高欢。他完整健忘了高澄便是他想让大丞相废了名分的现在的正妃娄氏所生。
不想高澄却涓滴不为他的话所动,仿佛底子就没听到他刚才说的是甚么,只是轻笑道,“倒是这个兰京甚是风趣。”他一副饶成心味的模样道,“这个竖子,那日趁着大丞相与我同临贺郡王密谈,竟自暗里在府第里四下流走,详问仆人,大将军常日读何书,饮何茶。既是策马交战的将军,想不到贰内心倒闲得很。”
“大将军不必替老夫算计,倒不如说是老夫替大将军驰驱。”高欢淡淡道,看不出是喜是嗔。固然他这时内心已经是喜之甚也,乃至是安抚之极。
萧正德喉头一动,眼中闪过一丝不知所措。此时方感觉高欢目中虽无锋利逼视,但是那种极平静和沉着的眼神更让他接受不住。
高欢和高澄父子二人都安坐不动,齐齐地把目光放在了萧正德身上,平静沉着地等候着这位大梁皇子要说的话。
他抛开刚才的话题,一边想一边漫无目标地在院中树荫下踱了几步道,“入邺城以来,大丞相侍君格外谨慎守礼,令百官爱护。且施以仁政,减赋税、轻徭役,与民歇息。”高澄一边说一边又不急不徐地快步至父切身前,停下来,看着父亲极安静隧道,“现在幽、瀛、沧、青傍海四州以煮盐所得儿子内心已经大略算过,可全大人以此周赡军费之心。别的,诸州也都按大人所命在滨河、津梁措置仓积谷。一旦有所需,便可转漕供军旅以防饥荒。大人如此殚精竭虑,又如此‘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想必不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就急着要‘道千乘之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