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话倒是说的有点事理,刘青山点点头:“那明天搂鱼的艰巨任务,就交给你啦。”
“抓大放小,才气永续操纵。”
刘青山又找出来一双大靴子,递给高文学,作家明天也要跟着去体验糊口。
刘青山首要卖力照顾飞哥和刚子,还忙里偷闲,把盆子里的两个大鸡腿,分给地上那桌的老四老五,恰好一人一个。
刚子另有点意犹未尽,不过等吃鱼的时候,就更过瘾了。
另有焖的哈士蟆,开初这哥俩还不敢吃,不过看到杨红缨都吃得挺香,他们也就降服内心停滞,尝了一只。
说完还把盘子里独一的鸡心眼儿夹给老四:“吃这个,多长点心眼儿。”
在泥草内里,裹着一个黑乎乎的家伙,足有筷子长,比他的大拇手指还粗,蜿蜒扭动,吓人一跳。
刚子又不明白了。
因为这一只,到了来年,就能多出来几十只几百只。
走着,刘青山扛着大搂子,晃闲逛悠走在最前面。
山杏用力点点头,然后咬了一口鸡腿,真好吃呀。
甸子上的芦苇,正随风摇摆,另有各种蒿子杂草,漫衍此中。
用这玩意捕鱼,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有力量就成。
吕馆长也是酒桌上的老将,可谓是摆布逢源。
老四眨巴眨巴大眼睛:“娘,你的意义,就是说我缺心眼呗,需求补补?”
这里底子就没啥途径可言,也就是现在这月份,秋末冬初,属于枯水期,到了夏天,满是水塘烂泥,想出去都吃力。
“野鸭子,打几只野鸭子!”
一行四人,出了家门,直接往西走,几百米以后,前面就是开阔的草甸子,一眼望不到边。
另有大大小小的水泡子,星罗棋布普通。
刘青山瞧了一眼:“不是癞蛤蟆,是哈士蟆,红肚囊的,这东西吃了也很补。”
“这玩意也能抓鱼?”
这类大篓子有个两丈多长的木头杆儿,最前面是一个半圆形的铁架子,底部是平的,都编着精密的鱼网。
稀泥内里另有几条小泥鳅,都被刘青山捧着扔回水里,飞哥刚要出声禁止他,就听刘青山嘴里念叨:
刚子搂了十多下,就坐在草地上直喘粗气,因而换成了飞哥,俩人轮班上阵,最后都累得胳膊发软腰发酸。
“三凤,你耳朵痒了是吧!”
到内里漫步消化食儿的时候,刚子这才后知后觉地念叨:“青山啊,难怪你情愿窝在这个小山村呢,本来这么多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