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她瞠目标模样,他问她:“你一盒胭脂须几两银子?”
冯元不置可否:“谁不贪?上行下效罢了。”说着伸指头指了指天上,“那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然出血的但是他的‘大荷包’。”
冯元诘问:“那还须喝汤药么?”
瞧她脖子缩了缩,他笑得畅怀:“你放心,爷记取你的功呢,这茶若真管用,爷便将城北的那间小巧阁给了你。”
“但是外头哪个不开眼的惹了爷?”她奇道。
绿莺想了想,脸一红,声若蚊呐:“不敷四十两。”
“莫非老爷也......”绿莺赶紧捂住嘴,小声道:“老爷也这般......?”
黑发如瀑,顺服地贴在身后,秋云仔细心细将之挽成流云髻。见绿莺很有些心不在焉,她忙殷勤问道:“女人但是有苦衷?”
他见绿莺脖子愈缩愈紧,摇了点头:“这才多少?你吃的喝的还没算里头,另有你那几个下人,哪样不须银两?实在你这也不算多,爷府里的太太、少爷、姨娘、下人,一大师子百十口人的嚼用,更莫说常日与亲朋来往、宦海走动了,爷不赚些外银,早饿死了。”
冯元瞧她模样灵巧,乌黑秀发,圆溜溜的眼儿,丰腴的身子,跟只明白胖兔子似的甚是惹人垂怜。
绿莺无法点头:“此症只能治本不能治本,前朝几位天子生了此症,御病院皆束手无策,传闻华佗活着时对此症亦何如不得。”瞧他失落,她忙欣喜道:“爷放心,此症危及不到性命。”
冯元又指了指方才掉落在枕旁的一个青步摇:“这个呢?”
冯元又点了点屋里安排:“案几上的瓶子、你那打扮镜、那盆素冠兰,哪样不须百两银子?”瞧她涨红着脸,他不留余地:“你腕子上的玉镯,古芝斋的镇斋之宝,北宋宫里出来的,整八百两银子。你脑下枕的是鸳鸯黄杨木枕,代价令媛。”
冯元瞧她垂眸伸直的小模样,笑了笑安抚道:“爷晓得,你莫忧心,爷不是生你气。”
绿莺攒起秀眉,回想一番后,踌躇道:“这个奴婢不知,想必是......七八两一尺的烟水罗罢。”
瞧他面色暗淡、步声沉沉,一副心气儿不快的模样,她顾不上方才情感,身子打憷,不晓得是不是自个儿那里获咎他了。大着胆量上前福了福,她堆起笑谨慎翼翼道:“爷如何这时候来了?”
“小巧阁?”
秋云已回身去叠被子,春巧正沏着茶,冬儿从外头抱回一摞衣裳,正一件件叠着往柜子里放,绿莺望着镜里的一片热烈,感慨着:这琉璃镜公然比铜镜瞧着真亮,那铜镜可非得是贴着瞧,离得远了连男女都分不清。可这琉璃镜呢,这般远,春巧几个的眉眼、发饰,乃至脸上的小痣、簪上的珠子,她可都能瞧得一清二楚呢。
绿莺瞅了眼那一地碎布,皱着眉头动体味缆子,朝他点头道:“奴婢不......”
“如何,爷不能来?”冯元刺了她一句后,再未理睬她,大剌剌坐到圈椅上。
绿莺便一手扶袖,端起茶壶往盏里缓缓斟着。
心火正旺着,谁乐意喝热的,冯元不耐烦道:“不必,倒罢。”
绿莺想了想便娓娓道来:“倒是有个对症的茶饮。便是于紫沙壶烧汤时放入梨子、罗汉果与锯翠叶,汤泛黄时再投入白菊花茶便可盛出。每日一碗,可清痰止咳。”
绿莺明白他说的大荷包便是国库了,但是......她忍不住瞠目:“可这是、这是冒犯刑律的啊!”是要掉脑袋的啊!
绿莺心内正欢愉时,忽地见冯元进了屋。
冯元扫了眼地上的破布:“这裙子用的甚么料子?一尺几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