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沅现在方知花雪不亲身组建权势的目标,顿时打动得无以复加,心中只要一个动机:“弟弟对我竟这般好!”一时候呆立当场。
但陈洪谧是刚正不阿的,别说献甚么秀女,连个使唤的丫环都没安排,安排照顾崇祯的,除了在外听候调派的衙役,便是几其中年仆妇。
陈洪谧固然朴直,但不陈腐,为了和缓两人干系,又不愿意,说几句好话并不违背他的原则。
当陈洪谧一早过来存候时,崇祯已经在王承恩的帮忙下洗漱结束,清算伏贴。见到陈洪谧,便问:“总听人说天上天国,地下苏杭,爱卿牧守姑苏经年,便给朕说说姑苏风土民情?”
陈沅不肯昂首,道:“弟弟莫要哄我,说甚么只娶我一个!哪个有出息的男人,不是三妻四妾?你与他们又哪有甚么分歧?”
花雪见陈沅情感不再降落,放下心来,解释道:“当然有啊。姐姐看那些公主和郡主的驸马,根基不都是从一而终的吗?姐姐你只要把式力组建得越大,弟弟将来就算想纳甚么妾,估计也没有人敢嫁给弟弟。你看弟弟想得周不殷勤?”
若这姑苏知府换了旁人,说不得便要托妻献女,只要能哄好崇祯,升官发财,金票还不是大大的有?
朱元璋推行棉花莳植,当年反对之声不小,是采纳强迫办法履行的,向来多有非议。崇祯听得祖上被推许,感受脸上有光,对于花雪的感观又好了几分。
别说崇祯一贯对此并不非常热中,就是换了偏疼此道的孟德公,估计也下不去口。
陈洪谧是干才气臣,又在姑苏为官多年,对于姑苏不敢说了如指掌,却也能如数家珍:“回陛下,姑苏本是天下首富之地,积年赋税,甲于天下,又地处江南,风景如画,当得上是民丰物阜,人杰地灵。何如自天灾频发以后,姑苏也多遇灾情,导致农户频频少收绝收,所得温饱尚且不敷,只能以往年积累的陈粮度日。至今,大部分农户家中已无余粮,所幸丰年说本年姑苏并非灾年,也算不幸中的万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