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空间] > 第18章 定身
“阿拉明天要第一个吃油条啦!”这时,已经温馨利落地扎好两个小辫的采秀声音小小的宣布道,然后一溜烟地跑出了小寝室。
陶小霜从衣兜里拿出折好的三张西瓜票,递给程谷华,“二舅,看――今晚家里能够吃西瓜了。”
“采秀、迎国、迎泰,快起床吃油条蘸酱油喽”
看着陶小霜吵嘴清楚的杏眼,徐阿婆笑着问:“乖孙,饿了吧。”
看外孙女吃的香,徐阿婆掰了半截油条,放到她碗里,“小霜,外婆这几天牙齿不好,你帮着吃点。”
一想起那偏疼眼的亲家分开时捂脸像捂腚似的狼狈样,徐阿婆就打心眼里欢畅,可这欢畅劲还没上脸,女儿谷霞比来丢脸的神采又闪现在徐阿婆的面前。
而说到梗米粥,就更费事了。因为上海所需的粮食大部分是由外埠运来的,以是去粮店买到陈米、籼米的时候居多,在天热的时候就更是好米难求了。为了买到这上好的粳米,徐阿婆不知跑了几家粮店,还得运气好能赶上才行。
“二舅,等等……”陶小霜正洗碗瞥见他要走忙叫道。
两男小人儿见mm抢了先,从速追了出去。
第二次实验,陶小霜想对邻床的病友说出‘五鬼搬运’或者‘宿世’的词,又被定身。
“我买到了10斤特白粳,这两天家里都能喝上粥。”徐阿婆笑眯了眼。
“好耶!”迎泰喝彩。迎国没出声,但他穿衣服的行动就虎起来了。只听啪的一下,他左手臂打到了衣柜,他甩甩手,“呲”了一声后,立马又以金鸡独立的姿式套上了短裤。
陶小霜看到表哥只穿戴一条裤衩没型没状地躺在地上,那四仰八叉的模样看着就伤眼不说还挡路,不由就想催他起来。
三人围着板桌坐好。
陶小霜拿起一根另有些烫手的油条,两手其上把油条掰成小块,每块的大小恰好是她一口的分量。徐阿婆的梗米粥米粒煮得颗颗着花,粥水浓稠适口,就着蘸上酱油后咸香酥脆的油条,陶小霜一口气喝了两大碗。
“唉……”后妈本来就难当,恰好还赶上这个乱哄哄的年初。上面一句‘本年三届同分派’,可真是要把女儿谷霞给活活撕成两半了。继子高湛是66届,大女儿小霜是67届,明显两个孩子平常见面都少,只因为户口就非得要凑在一起算分派,这不是用心让女儿夹在中间摆布难堪嘛。
“那我上楼去清算一下。”
隔天,徐阿婆来了病院。趁着四周没人的时候,陶小霜就硬着头皮筹办开口。哪晓得她刚张嘴,就浑身一僵,像中了定身术似的,唇舌不听自个的使唤不说,连手指脚指都动不了了。
陶小霜轻巧地跑上二楼,正筹办开门,就听楼下徐阿婆喊道:“小霜,中午返来用饭吗?”
“没事。”徐阿婆伸手去摸外孙女的脸颊,毕竟病了一场,本来饱满的脸颊有些凸起。
接着又做了几次近似的尝试后,陶小霜得出两个结论:起首,只要内容和迷雾镇有关,那口述笔写都是不可的,在话语和笔墨里表示也不可。其次,这定身术的消弭和时候无关,只要她放弃保密的动机,这定身的邪术才会消逝。再次,没有其别人在场的话,她能够说迷雾镇的事,但不能用笔写。
“我晓得了,好的呀”。说完陶小霜回身进了屋。
陶小霜见这招有效,进了小寝室后,就依样画葫芦把采秀他们三个也叫了起来。
炎炎夏季里,一杯冰水喝下肚,人立马就能感受风凉很多;讲究一点的话,冰水里还能够兑上些酸梅粉做成冷饮喝,一瓶5磅重的冰水充足一家人喝个透心凉了;以是,夏天里在那卖水的牌子前总能看到四周的住民拎着暖瓶在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