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三叔家如何看中苗云了?以翠姑的人才,我们县城里情愿明媒正娶出划一聘礼聘金的人不是没有,邻村也有几个,哪个不比苗云年青?不比苗云有家底?莫非三叔三婶胡涂,年青姣美的半子不要,偏要一个比他们年纪还大的。”
翠姑?和三婶一样好吃懒做的堂妹?
次日一早,老张传闻玉镯子一过后顿时扬眉吐气,大赞秀姑识货。
“媳妇,爹给你你别不要,你说是好东西我们就收着。我们家除了媳妇你,没一个识货的,白白放着发霉。固然我现在看着还是不值钱,远不如金簪子金镯子。”经历过改朝换代,他对黄金有一种莫名的固执。
老张手里剩下一串木珠手串,一根木簪子和一个牙雕手镯,另有一幅绢画,他给秀姑的玉镯是成双成对的,这些都是单件,一向收着,秀姑看过后说是可遇而不成求的好东西,可惜绢画小有破坏,手镯磕破了一角,老张一股脑地给了她。
眼瞅着没法往上攀附了,他们才退而求其次。
“未几,杀一头猪顶多赚一两百个钱,一年能杀两百头就不错了,这几年我两个拜把子兄弟升了王家和李家管采买的小管事,我们家的猪肉卖得才好些,又盘了一家铺子。王家的长命兄弟管着采买猪肉一项,直接向我买,李家的瑞儿管着采买百般菜蔬,他和李家管采买猪肉的小管事祥儿交好,故而祥儿也从我手里买肉。卖给王家和李家的猪,一头净赚五百文,剩下的板油下水他们常常不要,我们放在铺子里又能卖一两百个大钱。”
苏家高低见了,非常欣喜。
“这么多?”张硕明天卖了三头猪,收了三头毛猪赶在猪圈里,红利一吊多,加上花掉的三百钱,每头能赚四五百文?秀姑挑挑眉,不成思议,杀猪这么赢利,岂不是大家都去杀猪了?苏大郎在县城做工,好运找到活儿的话一天赋得五十个大钱,最多没超越六十文。
他在外几年,比村里人多些见地,但平时行军兵戈只顾着保命,内里有很多事情他并不懂,桐城又无当铺古玩店,因此他固然晓得如何典当东西,却不晓得此中的法则,当年进府城典当不成后,就没再生出典当东西的主张。
只不过他私内心以为富朱紫产业家主母所用的必是好东西,送过老婆,给过沈氏,秀姑进门后他当然不成能没有表示。
“翠姑真是……”苏母和秀姑无话可说了。
“这么急?定的是谁家?我出嫁前还没传闻翠姑说人家,如何三天就定下来了?没细心探听探听对方的秘闻?”秀姑微微皱了皱眉,翠姑性子虽不好,到底是远亲的堂妹,她至心但愿翠姑改改性子,嫁个合适的人家。
秀姑不肯收,那但是奇楠香的手串、小叶紫檀的长簪、象牙浮雕的镯子、宋徽宗的画。
“娘,我晓得,您就放心吧。”如何和亲朋老友相处,她内心明白,自有分寸。乡里乡亲的,顶多嘴碎些,不管如何行动让人讨厌,却都不会暴虐到骨子里,宿世此生两辈子加起来她就没见过特别暴虐的人,也是她的荣幸。
苏三叔和苏三婶想让翠姑做的妾就是第一种,不肯让翠姑屈就第二种,足见他们佳耦二人的勃勃野心。只不过那些士族人家岂会让翠姑这个浅显的农家女子占有独一一个妾的名额,她又没有达到国色天香的境地,家中的俏丫环哪个不比翠姑知情识相?
秀姑很难接管三叔三婶的设法。
“你说得对呀,我竟没想到这一点。”听了女儿的话,苏母也起了狐疑。
苏三叔佳耦想送她去县城里的大户人家做妾,但是大户人家那里看得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