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闺女毕竟是她头一个孩子,哪怕略有绝望,那也是放在内心上疼的;怀上二闺女时,大闺女还不到一周岁,因为隔得太近,二闺女的体质就弱了点儿,费了好多心力才总算保养了过来;比及了生三闺女时,一方面她的母爱已经差未几耗尽了,另一方面则是劈面而来的绝望,乃至于在蛮长一段时候里,她懒得对老三费甚么心。
唐妈:…………这亲家母该不会是养猪小妙手,劳动标兵的吧?
刚穿好鞋子,唐红玫就听到外头的唤声,忙一边大声应着,一边排闼走了出去。
开了怀还不算,关头在于能不能一举得男。唐妈心知二闺女那婆婆太糟心,也不是用心针对谁,就是想抖落婆婆的威风,哪怕现在儿媳怀上了孩子,这老风俗还是没改。别说常日里的家务活儿了,就连春耕都没叫人歇着,等一晃眼到了秋收,还是唤上她下地干活赚工分去,还感觉这时候卡得好,忙活完秋收更好出产,一点儿也不担搁活计。
比起其他的街坊邻里,最糟心的怕是隔壁李家婶儿了。
正闲谈着呢,就有个脸生的人探头探脑的进了家眷区的大门,见这边乘凉的人多,凑过来问:“晓得兴安公社第三大队阿谁唐家三闺女在哪儿不?”
“也不消都给学军带上,他们厂子里有食堂,供应明白馒头呢。你呀,给他一半,再留一半自个儿吃,瞧你这瘦的。”唐婶儿说着就开了橱柜,“我们早晨打个蛋花汤,就算不能顿顿吃肉,也不能老啃咸菜疙瘩,我可不是隔壁李家婶儿。”
反正都起了头,唐婶儿干脆翻开话茬子说了个痛快,连早两年厂里妇联主任想拉拢两产业亲家的事儿都说了,她倒不怕儿媳有啥设法,只因打一开端她就把嫌弃挂在了明面上。
许学军当年就是顶了他老子的班。而厂子里,为了顶班的事儿闹得鸡犬不断的,也不在少数,毕竟位置就一个,孩子却一定只要一个。不过,那就跟唐红玫没啥干系了。
成年人也就算了,小孩子是真受不了, 抽抽着鼻子嚷嚷着要吃。可这年初别说肉了, 粮食都是按人丁按月发的, 里头多数还是细粮,再如何没脸没皮也不能上门讨肉吃。
不过,因为是在一楼,他们家倒另有个小院儿。公公还活着时,往小院儿搭了个棚,现在是当杂物间使,里头堆了很多唐婶儿舍不得丢的老物件。
唐红玫咽下嘴里的饭,笑盈盈的答道:“妈你谈笑了,学军也是为厂子里做进献,我妈他们都晓得的。”
“你别听乡间地头都说城里人过得有多好,实在也就那样吧。吃的饱穿的暖,旁的再好又能好到那里去?”
不过,成反比的是他的事情时候,根基上整年也就过年那几天能歇息,旁的时候都得上班,且统统的车间工人都是三班倒,碰到早班中班倒是还好,值晚班的时候倒是得彻夜的,非常熬人。
饶是乡间地头遍及重男轻女,闺女还是当妈的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那里有不心疼的事理?唐妈前头一口气生了仨闺女,对于大闺女,她倒是不咋担忧,大闺女脾气硬立得住,过门一年就生了儿子,虽说那头前提不如娘家,可总得来讲,日子还算是能够的。再看嫁到城里的三闺女,那孩子性子是憨了点儿,也不知是不是傻人有傻福,归正眼下瞧着跟婆家人干系挺好的,特别婆家那头是独子,都说人多是非多,此人丁简朴了,冲突也能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