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轻易压下了蝗灾,如果再让疫情大范围发作,指不定他们说出多么刺耳的话。
“陛下不必如此,朝廷已经尽了最大的尽力赈灾,朝臣与天下人都是看在眼里的,现在蝗灾已经平复,恰是因为上天打动于陛下的诚恳。”
他并没有持续禁止。
大唐时,所谓“山东之地”,乃是指太行山以东的大片边境。
长孙无忌笑道:“那臣当即去安排,但愿韩东时不会让陛下绝望吧。”
长孙无忌这番话并不是用心拍李世民的马屁,而是委宛地停止安慰。
并且,为了增加百姓的“参与感”,县令大人还从流民当当选出“监督队”,让他们卖力鼓吹改正老姑子山百姓,同时也监督,制止有人暗里收流外埠投来的流民。
他们身穿戴同一的绛色打扮,但又并非差役,并且看四周的百姓还跟他们亲热地打号召,并无惊骇之色。
在先帝武德年间,“山东之地”就是平而后降,降后又叛。
长安,太极宫。
假定碰到家中多为老幼的不幸人家,还会主动帮着把碗锅抬到村东头,以沸水煮过,县里会严格登记,按物抬回,如有损毁,县里则会赐与赔付。
这当然只是表象。
就在此时,一名内监领着后宫宫女步入大殿。
在老姑子山等专门用来安设流民的地点,有些三人成队的小队巡查于各处街口。
行事向来果断的李世民凝睇着如山的奏章,久久以后才长叹一声。
蓝田县内,一派繁忙的气象。
陛下向来就是喜好“异想天开”的人物,并且常常能够为人所不能为。
长孙无忌有如此特别的身份,也只要他们两人伶仃相处时,李世民才会说出本身内心的感慨与忧愁。
“还是县令大人有体例啊!”
李世民听到他的安抚,反而嘲笑起来。
长孙无忌本能地感受陛下异想天开。
“防疫之事,事关你我,大师都要上心,不成粗心!”
不远处,“蓝田大国手”许大夫正从住处赶来,看着面前的气象,微抚髯毛,暴露对劲的神采。
“外埠亲戚如有前来投奔的,必须先上报县衙,由徐捕快和师爷同一安排登记后,方可安设,县令大人会赐与口粮!”
假定内部某些郡县疫情俄然发作,如此频繁地与外界来往,说不定会让他们的尽力功亏一篑啊……
现在的太极宫内,便只要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君臣二人,连个奉养的内监都没有。
这些监督队队员们,固然不是官府差役,但也能从县衙令一份俸禄,并且县令还专门为他们定制同一的打扮。
自从蝗灾分散,李世民常常宿夜措置奏章,皇后心疼陛下身材,定时都要派宫女前来提示他进膳和歇息。
巡查的小队,还带有铜锣,走一段路程都会大声呼喊一番。
别看只是个小小的行动,却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名誉感,进步了他们梭巡和鼓吹的主动性。
蝗灾残虐之时,他们就多次上书,直指蝗灾乃是上天的警示,暗讽天子应当下诏罪己。
每临饭点,百姓们也会自发洗手过后,方才进食。
“呵呵,朕自继位以来,自问失职尽责,从未有一日懒惰,欲有一日令我大唐王朝昌隆,百姓充足,乃至令万邦来朝!”
李世民也感慨地点了点头。
“这……陛下是否把阿谁韩东时看得太神了?”
“陛下,对于那些个冬烘之言,不必在乎。自古以来,碰到蝗灾之年,有哪朝哪代能强行赈灾压抑灾情?”
当李世民为秦王之时,为大唐南征北战,当时就曾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战术设想,并且最后的究竟证明,陛下的灵光一现,总能给大唐的危急带来转机。
“辅机,蝗灾刚过,又现疫灾,北方鸿沟突厥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