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因为这个题目实在是太正统了,不成能有人切题……当然也没有人敢切题。既然大师都只能就着“忠”、“孝”二字来写,那真反比拼的,实在还是文辞的华丽,以及引经据典的才气,而宁江对此并没有太多担忧……
楚辞体,又唤作“骚体”,因为最早创出这类诗体的,是楚国的墨客屈原,而厥后的楚辞,都是仿照屈原《离骚》的体裁所作。
取到试卷,打了开来,这一场,考的是诗赋,只是,和以往分歧,以往大多数时候,考的都是一首诗、一首赋,而这一次,只作一首,选用的诗体竟然是“楚辞”,看来是筹算通过诗赋,来将考生们的差异完整拉开来。
第二张卷子,只要一个题目,是篇史论,说的是“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晋献公听信妃子骊姬的谗言,要杀他的儿子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你为甚么不解释?申生说,父亲宠嬖骊姬,没有骊姬伴随就不安闲,我如果戳穿了骊姬的诡计,就会伤到父亲的心,是为不孝,因而他杀……
到了晚边,两人便倚着楼阁,说话谈天。少女讲了很多小时候与哥哥的趣事,本来也都是些小县城里的故事,但是以往并没有如何分开都城的长公主,却也听得津津有味。
每场测验,用时三天,一样的,一旦进入考场,起码要两天过后,才气够交卷分开。
除了真正的书香家世、经学世家,才会即便到了五六十岁都不肯放弃。
***
如果按着至心话来写的话,宁江会批上两个大字,一个是“S”,一个是“B”,但是这个是儒家一贯倡导的忠孝之道,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除非他真的不想过会试,不然也就只能就着“忠”和“孝”这两个字来写。
会试第一场,三月十五日,卯时之前,此时,天气底子就还没亮,幸亏阳春三月,普通来讲,都是一年里气候最好的时候,既不是雨季,也不会过分酷寒。
长公主道:“你哥哥既然能够依着十仲春鼓子词,写出‘天接云涛连晓雾’那等惊人之作,那就毫不是不通曲乐之人,怎会瞎唱?这个……此歌必有莫大深意,待我好生研讨研讨!”
六千多名学子,全数出场以后,天也早就亮了。此中宁江被安排到“寡”字第七号房。
当然,对于宁江来讲,身为穿越者的他,有另一个天下的诸多足以流芳百世的佳作能够化用,固然只能化用,限于体裁、韵脚而没法直接抄袭,但毕竟已经是一大上风。
而身家敷裕者,固然比年不中,却也不肯意到别的州府去做个小小的、八品九品的处所官,到了必然年纪后,感觉本身没有但愿,干脆老诚恳实的,在本乡里做个处所乡绅,普通从外省调来的知县、县丞等,也不敢等闲获咎。
啪的一声,“寡”字第七号房木栏外的桶里,也被扔了一轴纸筒。宁江伸手从雕栏中穿过,把纸筒拿了出去,然后回身,一步一步的回到四方形的矮桌边,正襟端坐,将内里的两张试卷倒出。
因为明天,便是会试的第二场,一样也要在天亮前就达到贡院,宁江很早就睡了,然后,那天早晨,做了一个梦,梦到了绮梦,也梦到了mm。
广场的外头,兵士成列,每一场会试,都是直接派了军队来保持挨次的。而贡院四周的浩繁瞭望塔上,站着三法司衙门派出的白道妙手,既是制止举人们在测验中作弊,也是为了制止有人前来肇事……当然,敢在会试期间到贡院来肇事的,那真的是活得不耐烦了,至于作弊,一旦被抓到,那是直接下入大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