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将目光移到爱妻身上,点头道:
望着他萧洒亲热的面庞,姜维心中委实百感交集。
姜维不晓得诸葛亮此前曾心生曲解一事,只感觉他不以马钧口吃为意,能够做到人尽其用,敬佩之情,由是倍增。
姜维细细打量,认出此人是刘禅身边的寺人曲施。
此时,姜维看着这个姿若神仙普通的男人,心中忽生出一股疼惜。
是托名管仲的一部文集。
见他如此客气,姜维便笑着陪着他酬酢了几句,与此同时,心中早已一片透明:
瞬息之间,姜府中门翻开,百口齐出,恭迎汉中王使者。
“姜将军可还记得奴婢么?”
诸葛亮亲身起家将之扶起,大笑道:“此朝廷之幸,百姓之福也!”
一番良晤,宾主尽欢。
而姜维则趁此余暇,细心揣摩赵云所传绿沉枪之用法。
临别之际,诸葛亮握住姜维双手,高低打量了一番,欣喜道:
其内容广博高深,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均有触及,但首要以法家法、术、势三派为主体,杂揉道、儒特性,自成体系,是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期间的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必读之书。
诸葛亮立于门前,目送两人的身影渐行渐远,不住摇扇浅笑。
说罢,转向姜维,饶成心味地笑道:“伯约这份厚礼,实在送到吾内心去了。”
黄月英抿嘴笑道:
顿了一顿,他伸手揽住爱妻肩头,尽是歉意道:
她不但精通百工,掌勺颠厨之术亦是登堂入室、炉火纯青。
诸葛亮、黄月英佳耦亲身送二人到门口。
说完,深深鞠了一躬,就此大步拜别。
时黄月英心中欣喜至极,亲身下厨做了几个特长好菜接待。
这才是诸葛亮本来该有的风采气度。
这日一早,姜维手持绿沉,在院中又练了一遍枪法,几番下来,还是没有涓滴进益。
蒲月渡泸,六出祁山,满腔的苦衷有谁可堪诉说?千斤重担又有谁可供分忧?
锣鼓声越敲越近,未几时,在一队精锐卫兵的拱卫下,一员面白不必的寺人手持两卷黄绫,衣摆飘飘而至。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姜维上一世对他的固有印象。
但这一册是诸葛亮的注释版,诸葛亮推许管仲的治国之道,故而对此书存了万分敬意,不但对每一句原文都细细注释,还常常用后代之例加以印证,并常做发散之总结、批评。
伉俪二人对视一眼,齐齐大笑起来。
但在朝期间,他亦背负了太多太多的等候和压力,终因为过分辛苦,泪洒五丈原。
他干脆静下心来,仓促洗了个澡后,一门心机读书。
姜维得了刘禅的“保密”,虽有些等候,但大抵倒也还算稳定;马钧却每日患得患失,偶然彻夜难寐,明显是体贴则乱,模糊有些迫不及待了。
姜维晓得这般日子最是难过,见状只得苦笑不已。
关于这本书,姜维也曾拜读过,只是因为内容过于庞杂,以他的学问底子贯穿不了多少,很多章节看过以后只如过眼云烟,并无深切了解。
这几日,两人也非全然无事,马钧因为新的任命还没下来,还需求实施五经博士的职责,还是每日点卯不止。
即使此前得了赵云的细细指导,但他在练习枪术时,还是感觉极难上手。
但见他面上含笑,涓滴没有身为上使的架子,径直行到姜维身前,竟然还主动行了个礼,发声道:
对于姜维与马钧而言,接下来的几日非常安静,亦非常繁忙。
曲施微微躬身,笑道:
只是越到厥后,主公、同道连续残落,唯剩下他单独一人苦苦支撑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