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贞问道:“你们信么?”
固然已知原盼是“本地最驰名”的承平道信徒,但实在没有想到敬老里高低竟然全都信奉承平道。原盼讲一次经,就能使全里尽空。
荀贞对里长说道:“这类事情,你们里中不能不管。选一小我出来,主持一下丧礼,缺甚么东西凑钱去买。都是一个里的人,不能形同路人。”
时人视死为生,凡下葬多为厚葬,丧家以来宾多为荣。十年前,荀贞族兄荀衢的父亲病逝,汝、颍名流及其昔日门下的故吏们很多都来奔丧,怕不下几百人,为荀氏族人津津乐道,以之为荣。不过,比拟最让荀家人高傲的三十年前八龙之父荀淑归天时的景象,荀衢之父的葬礼又有不及。荀淑名重天下,号为神君,记念者如有云集,八俊之首李膺时任尚书,自表师丧,为其守师丧之礼。一时盛况,可谓颍阴近代第一。
《承平经》到底是谁写的?荀贞因忧愁黄巾叛逆,对这个事儿有过研讨,但只能追溯到于吉的弟子,再往上,就毫无眉目了。于吉从那里得来的这本书?或者是他写的?一部经籍一百七十卷,虽深受谶纬之学的影响,但自成体系,可谓典范,如果满是他写的,也太了不起了。
程偃打断了他的思路,说道:“荀君,南平里到了。”
“他敲你的门做甚么?是有事儿找你么?”
“许仲的亲朋虽没来找王家的费事,但,……。”
“这个,……,之前没有特别重视过,详细有多少小人也不晓得。……,繁家兄弟族中就有信的。”繁阳亭中诸人多非外埠人,只要繁家兄弟是本亭住户。陈褒细心回想了一下,给不出详细的数字,估摸着说道,“各里信徒数量不一,少的两三人,多的一二十?”
程偃勃然大怒,“呸”了口,说道:“武贵这个老婢养的!算个甚么东西!”他一愤怒,脸上的伤疤不知是痒还是如何,老是下认识去挠,挠了几下,又道,“不瞒你,荀君,俺早就看他不惯!之前,他老是去找阿褒博戏,赢了,一个钱不肯饶;输了,每次都认账!大丈夫岂能如是?也就是阿褒了,脾气好,反面他普通见地。换了俺,早打死这老婢养的了!”
王妻顿时红了脸,虽不是她的错,说来毕竟丢人,她低下头,低声说道:“是。”
“我听里长说,昨夜有人来敲你的门?”
里长羞惭不语,荀贞顿时了然。
他问陈褒、程偃二人:“别的里中信奉承平道的多么?”
谈谈说说,来到了王家,明白日的,院门紧闭,两棵桑树隔着粉刷的墙壁暴露枝桠。
看着他们快步分开的背影,王妻看他们去的方向,却不是出里门、回亭舍的路,轻呀了一声:“莫不是去找武贵?”
出了敬老里,陈褒见他一向沉默着不说话,猎奇地问道:“荀君,你信承平道么?”
“这么快?”
“俺见你刚才在门外听了半晌,不时点头,像是表示附和,觉得你也信呢。”
“在客岁的大疫中,敬老里灾情较为严峻,里中的住民又多是本家,而原盼此人亦温驯良良,并非歹人,观他给王妻治病,不收分文;又听他讲经,称得上娓娓动听。如此各种,也难怪全里的人都成了信徒。”
“……,承平道的信众都是这么说的,众口一词,就算假,也假不到哪儿去吧?”
“许仲的亲朋没来过吧?”
“我有点头么?”
“是。”
里长应道:“是,是。”
荀贞过分入迷,没留意路程远近,感觉仿佛才刚出了敬老里,就到了南平里。
他没有出来院里,听了几段后,悄悄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