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之最风流 > 2 由许仲复仇试看两汉复仇之风

我的书架

桓、灵时的名流申屠蟠少年家贫,当过漆工,他郡中有一“缑氏女玉为父报仇,杀夫氏之党”。“杀夫氏之党”,不止杀了一小我。外黄县令梁配筹算杀了她。申屠蟠时年十五,进谏曰:“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没碰上好官儿还该给她“表旌庐墓”,何况碰上您这个好官儿呢?梁配感觉他说得对,就没杀缑玉,“减死”。“村夫称美之”。

秦汉之际,复仇是被视为公理的。

和帝永元九年到东汉末,处於对复仇的严格节制期,拔除了《轻侮法》,为父母报仇也要遭到严惩了。放走复仇之人的官吏也要遭到奖惩,如前边提到的张歆就弃官逃亡了。在这个期间,虽对复仇的行动严格节制,但权势之家在杀人后却可制止法律的制裁,如夏侯惇、如阳球。

西汉建立后,复仇是不法的。

当过平皋县长的张歆也放过为父母复仇的人。“有报父仇贼自出,歆召,因诣阁曰:‘欲自受其辞。’既入,解械,饮食,使发遣,遂弃官逃亡”,厥后“逢赦出”,“由是乡里服其高义”。

越是战乱,复仇越烈。曹植《精徵篇》:“丁壮报父仇,身末垂功名”,《结客篇》:“结客少年扬,抱怨洛北芒”。结客,就是交友来宾。

吴祐之以是会这么做,与当时的风另有关:“《春秋》之义,子不报仇,非子也”。

《后汉书·逸人传》里记录了一小我,名叫周党,此人曾受乡佐欺侮,后去京师肄业,读《春秋》,读到齐襄公九世不忘复仇,晓得了复仇之义,“闻复仇之义”,便“辍讲而还”,回籍去找阿谁乡佐,约期决斗。兵刃订交,他却打不过对方,反又被打伤。这个乡佐被他的“义”打动,“服其义”,就用车拉着他,拉到本身家里给他养伤。周党伤好后,“敕身修志,州里称其高”。这就是“九世复仇,《春秋》之义”。

董子张的父亲被村夫所害,厥后董子张抱病,快死了,郅恽去看他,董子张歔欷不能言,郅恽对他说:“我晓得你这不是在哀伤你要死了,而是因为你的父亲仇还没报,你活的时候我不能帮你,你快死了,我帮你复仇。”说完就带来宾去杀了董子张的仇敌,取其头来见董子张,董子张见而断气。郅恽时为县门下掾,是个县吏,去县中自首。县令有点游移,恽曰:“为友报仇,吏之私也。奉法不阿,君之义也。亏君以生,非臣节也。”趋出就狱。县令跣足追恽,没追上,遂也去到狱中,拔出剑横在脖上威胁郅恽说:“你不跟我出来,我就他杀。”恽得此乃出,因病去。

东汉时,复仇民风的地区有所窜改,太原、上党地区的复仇风习有所减弱,关中还是保存了浓烈的复仇风俗,不过从文献来看,是时本地复仇最烈的是颍川、南阳及邻近一带,见之於史的东汉复仇事例多数产生在这里。

对两汉的复仇之风,荀悦曾经做过一番阐述:“或问复仇古义也。曰:‘仇,复仇可乎’?曰:‘不成’。曰:‘但是如之何’?曰:‘有纵有禁,有生有杀,断之以法,是谓义法并立’。”荀悦以为既要靠法律来束缚,也要通过避仇来制止复仇行动的滋长。

如郅恽为朋友董子张复仇。

郅恽是东汉初年的名臣,曾因遵循规定挡过因为出去射猎而晚归的光武天子入城门,给皇太子教过书。

西汉时是一在关中,二在颍川、南阳、河内、洛阳,三在太原、上党等地。

推荐阅读: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亿亿万物资     极限警戒     废土新秩序     废婿为王     霸道厉少,宠上天     聂鲁达传     饥荒进行曲     男朋友他真的很严格     掌前尘     重生学霸:从一梭子暴打哈利波特开始     三体:卧底ETO成boss,你拍无间道?     亮剑:我,超级神炮手,一炮干掉坂田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