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兵法》就是《六韬》。秦末,张良得一老者授书,便是此书。这本兵法在两汉非常驰名。辛瑷答道:“读过。”
……
戏志才与辛瑷订交多年,相互熟知,对此倒是不甚诧异,笑道:“玉郎是个好勇的人,我早知他会来的!”
荀攸、戏志才各回场上,持续他们刚才的事情。
安排下辛瑷等二十四骑,他聘请辛瑷登台,与他共坐,同观新卒练习。
先前说话的男人虽非阳翟人,来过阳翟几次,也听过辛瑷之名,啧啧称羡,说道:“也不知这辛玉郎到底多么貌美,竟引得城中女子颠狂至此。可惜,刚才没看到他的边幅。”
“这不是辛家玉郎么?披甲带剑,策马驰行的,这是何为去?”
并且,前些天守城,辛瑷也曾从荀贞出城“击贼”,并在与“贼兵”的战役中救过文聘一次,若言步战之能,他不及许仲、刘邓,但较之骑射,却赛过许、刘,也可算是一员勇将了。
快到城门时,遇见了一辆辎车。辛瑷从车边驰行而过。
荀贞答道:“练习行列的乃是铁官徒、奴,他们已学过旗鼓,明天专按金鼓之声,从旗号号令,练习进退击杀。辨识旗鼓的是那八百丁壮,他们明天刚被编为什伍,尚不识旗鼓,故本日学之。习射的许仲曲,他曲中都是蹶张之士,当临敌之际,不需他们奔赴前敌,只需在火线开弩便可,是以明天不再练习行列,专门习齐射之术。”
费通点头称是,说道:“好!”催促车夫快点驾车,至登城处,与迟婢下车,两人上城。费畅派了两个家奴侍从他二人,守卒认得,不敢禁止。上到城头,费通急不成耐的按住城垛,往下旁观,正瞧见辛瑷带着二十三人正在过护城桥。
前些天互助守城的时候,城中各大族都出了很多人,辛氏也出了一些来宾、徒附、奴,都是英勇可靠的,便从这些人中采选。先选出会骑射的,大抵三十多人。又从这三十多人当选,家有父母在而无兄弟者不要,有伤病者不要,终究选出了二十三人。
辛评、辛毗颠末考虑,承认了他的定见。
此时台左已聚了约莫十余人。台右也有人,并且人更多,聚坐了约莫四五十人。
巡营返来,荀贞把刚组建的“陷阵屯”百人召至帐前,又叫来刘邓,当众任命刘邓为此屯屯长。任命过后,又带着刘邓一一扣问这百人的名字、籍贯,对家有亲人被“贼兵”所害的“敢死之士”,他温言安抚之,对大勇锐气的“冒刃陷阵之士”,他慷慨鼓励之。
荀贞快步上前,握住辛瑷的手,大笑说道:“昔日故太守行春,吾郡漂亮多从之,卿亦在其列,时我在西乡。至我乡,言及射猎,卿慨然叹道:‘我少学击剑,十五习射,自发有所得,惜无用武之地,只能将之用在逐猎上,可惜可惜。如当高祖、世祖时,万户侯何足道哉!’
他问道:“贞之,这些报酬何不插手练习?”
辛氏虽是阳翟大族,并非将门,弓箭刀剑好说,铠甲、战马没有那么多。辛瑷等二十四人只要一半人骑的有马,十来人穿的有甲,还缺十余匹战马、十余套精甲。荀贞手里也不敷裕,当下遣人去郡府,又从文太守那边搞来了一些战马、精甲,给了辛瑷,凑成了二十四骑。
……
荀贞与他了解多年,对他的性子知之甚深,也被他“冲犯”过好多次,虽不介怀,然亦为之头疼,今闻他带人前来,欲当兵南下,怔了一怔,却大喜起家,说道:“玉郎来了?好,好啊!快牵我的马来,我要亲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