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多少?善之与恶,相去如何?人之所畏,不成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lěi,孱羸)兮若无所归。世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品德经》全文《品德经》全文
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敷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4.企者不立;跨者不可。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0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可贵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是以贤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有为,则无不治。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觉得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觉得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觉得利,无之觉得用。
34.大道泛兮,其可摆布。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32.道常知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驰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整天行不离轻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何如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是以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3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视之不敷见。听之不敷闻。用之不敷既。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丁爽,驰骋畋猎令民气发疯,可贵之货令人行妨。是以贤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荏弱胜刚烈。鱼不成脱於渊,国之利器不成以示人。
37.道常有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知名之朴。知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