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杀到护城河下,冲过金水桥,却见南安门上颤巍巍的,已经挑出了一颗人头,另有一件带血的袍服扔在城墙之下的白玉阶上,十几位宫廷带刀侍卫簇拥着大寺人纪连海,在宫墙上展开一道圣旨,说道:“杨基矫诏祸国,已伏法!杨基之子杨赫私带禁军,夜闯宫门,造反谋逆,当诛九族!谋逆之罪,罪只在杨氏一门!为其主谋者可放下屠刀,太皇太后有旨,概不究查!抓住杨赫者赏万户侯!”宣旨罢,纪连海退下,南安门城墙上就出来了全部武装的宫廷戍卫,几名面熟的武将站立城头,蓄势待发。
周璋坐在她劈面,看着,俄然就站了起来,几步来到后堂门首,对内院唤道:“老吴!你来。”老吴是周家的大管家,因周璋唤赵其籍(赵先生)来问事,周璋之父周老爷便命大管家老吴一同前来,名义上是说替周老爷、周太太来瞧瞧至公子,实际倒是看着这个儿子的意义。
此时杨赫知觉,带兵反攻,却也来势汹汹,崔朔早已分拨定城外的部下,见杨赫策动,也遵循原打算分三翼包抄杨赫,在火线一通绞杀,杨赫一心只要进城,也不怕断尾,撞开城门以后带着一队兵马洋洋洒洒的就直杀奔了宫门。
百官家属凡有诰命者亦如数入宫,陪侍太皇太后。
本来她觉得她已经忘了崔朔的那口血,两人也就这么拼集着先过着的,没想到此时,那一口血分外清楚,的确变成了一块坚固的石头,卡在胸间,不上不下的,让她好几天都有些吃不下饭。幸亏过了两日周璋又来了,周璋此次来带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年父老,周璋唤他赵先生,就是之前他说的暮年在周家经理过北货买卖的白叟,原是河东县衙中的账房,厥后跟着周老爷,工于计算,善于运营。
只可惜杨基虽也是个枭雄,却不如何耐疼,只割了百十来刀就只要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一命呜呼了,三皇子刻毒的双眼直盯着他到咽下最后一口气,还命人拿来盐水泼了一次,厥后见他真是死挺了,竟也不顾皇子的面子,在他身上啐了一口,这方命人将头颅割下,挂到南安门上。
桃园
・
宫门以外却仍然不承平,杨基之子杨赫节制着京畿东西两翼两大营的人马,杀进城来,已经两眼血红,崔昊与杨晖、李诺等人进城之时,本是轻装简行,乃是以杨基手书(书是崔昊模杨基手迹所写,杨基曾是他家师之一。印章是杨基惯用之私章。)来调的名义,两边将领约十余人,一道受命进城服从,是以城外本来杨基安排的守将俱觉得宫中大事已定,各自留下副将带兵,这方受命进城。
因宣德天子以后镇静后先于宣德天子已逝,宣德天子以后未再立后,尚住在宫中的皇子们除了废太子刘坍,都尚年小,诸位皇子名分不决,太皇太后便是后宫的独一之主,固然年老体衰,耳聋目炫,早已不问宫中之事,当此之时,却也被请了出来,端坐龙椅,安抚百官,见了一遍众皇子。
老吴走来,周璋就叮咛道:“你安排几个妥当的人――不,还是你亲身带人,少顷带上沈蜜斯的家书,本日便出发,去江陵走一趟。到江陵王家处看一看沈老爷,问安,以及……”他又细细叮嘱了些要扣问及答复的话,俱是为沈娇娇与沈父做考虑筹算。
城外的事又乱了一日,第二日,大事已定,杨基一门已全数拿进牢中,杨基之罪最大,本来要检查以后再行科罪,但那日为了退杨赫之兵,只能先把他的头拿来用了,杀杨基之前,三皇子悄问崔朔,“贤卿可要见他一面再杀?”(杀杨基恰是崔朔的主张),三皇子想及当年崔氏一门之受难,感觉杨基就如许死了太便宜他了,他但愿崔朔好好折磨他一番,报一报当年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