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朱高炽励精图治,重用杨士奇、杨荣、杨溥、金幼孜、黄淮、蹇义、夏元吉等人,动手管理大明江山,开启了仁宣之治的新局面。
正在这时,门外一男人说道:“杨先生本日结婚,不如本日便在宫中大宴宾朋。”世人转头看去,朱高炽带着杨荣、李崇已走进门来。就如许,朱高炽赐婚杨士奇,封郭梅英为夫人,于皇宫大宴群臣。当日郭梅英便随杨士奇回了西杨府。
过了几日,高燧、如愿携赵王世子朱瞻坺、次子朱瞻塙、养子纪此君就藩彰德,朱高炽率众送行,张若兰、朱瞻基、胡善祥、杨士奇、郭梅英等人都亲身前来。临行之时,士奇与如愿走到一边,士奇对如愿说道:“如愿,你身边有个疼你的丈夫,哥哥就放心了。哥哥还是愿你此肇事事如愿。哥哥只盼着你此生过得好。”“哥哥身边有个疼你的老婆,如愿才放心。”杨士奇低头看了一眼如愿颈上的玉锁,“这玉锁还戴着?”如愿嫣然一笑,“如愿此生都会戴着。”士奇从怀中取出那把曾为如愿梳头的梳子,“哥哥也此生都会带着。”说完笑着将梳子放回怀中。士奇又不舍的说道:“你随赵王殿下就藩,不知何时再回北京。”如愿心中虽也感慨,却劝说士奇:“哥哥不是说过,只要心离得近,两人相距多远都是暖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士奇听得如愿如此说,笑着说道:“是啊,只要心离得近,两人相距多远都是暖的。”如愿粲然一笑,“皇兄说,如果如愿思念北京,随时能够返来小住。如愿会常返来看望哥哥的,到时候,如愿还要住在西杨府。”士奇笑着点点头,“哥哥在西杨府给你留出一间屋子等你返来。”
坤宁宫中,郭梅英已打扮结束,此时的梅英,已是凤冠霞帔,华丽非常。张若兰见如愿将梅英打扮得如此标致,便笑着说道:“此回恐怕杨先生认不出是梅英了。”国香走上前来,“皇后娘娘,一会杨先生便到了,奴婢给娘娘换衣衫。”张若兰点点头,“好,如愿,我去去就来。”
一日散朝以后,朱高炽留住了杨士奇。高炽走下龙椅,对杨士奇深深施了一礼,士奇赶快上前相扶,“陛下,这可如何使得?”高炽说道:“朕为储君二十年,整日担惊受怕,如履薄冰,几番几乎万劫不复,其中滋味只要你我君臣晓得。这二十年来,先生侍朕摆布,同心合德,徇国忘身,屡历艰虞,曾不易志。二十载风雨,二十载艰苦,非论局势如何凶恶,先生都未曾离朕而去。先生与朕名为君主臣子,实为磨难之交。幸亏父皇仁明,我们终究熬到明天。此后,我们君臣共勉。”高炽早已泣不成声,杨士奇得朱高炽如此礼遇,更是老泪纵横,朱高炽从案桌上拿起一枚印章,递到杨士奇手中,“这是朕亲为先生刻制的杨贞一印,送与先生,望先生辅朕如初,以成明良之誉。”杨士奇接过印章,寂然说道:“臣得陛下如此厚爱,怎敢不经心于陛下,经心于大明。”
房中只剩下如愿与梅英两人,梅英说道:“这么多年,梅英好生恋慕老爷与赵王妃之间的豪情,梅英一向感觉赵王妃是天下上最幸运的人,有老爷这般疼护。实在,梅英此生最大的心愿便是留在老爷身侧照顾他,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另有这等福分,谢赵王妃大恩。”梅英说着便起家欲给如愿行大礼,如愿赶快搀起梅英,“梅英姐姐,哥哥今后便由你来照顾了。哥哥当年为我计深远,不然,恐怕前些光阴,我便同那些妃嫔普通去殉葬了。现在,我有了好夫婿各式心疼,实在不忍哥哥孑然一身。只要你能至心待哥哥,我就要随赵王殿下就藩彰德了,你要好好照顾哥哥。”梅英点点头,“娘娘放心。”主仆二人正说着话,杨士奇入得坤宁宫,张若兰迎上前去偷笑着,“如愿,快把新娘子扶出来。”如愿在阁房闻声,赶快将文王百子锦袱盖在了梅英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