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初唐科举至今,县试府试的试赋命题虽出自试官抑或处所长官,但并非完整随心所欲,而是要有所本。这此中,或用古事,或取今事,并不必然。本日这题目清楚是取自古事,而命题所宗,明显是从经史当中去找。特别是明顺礼这类看似简朴,实则得细细考虑出自哪一篇经史当中的命题,又是最难的,远远赛过某些偏僻州县试官灵机一动所命的诸如明月高楼之类的试赋。
他说着便破开竹筒封泥,取出此中那一小卷黄麻纸,展开后扫了一眼,不由如释重负。此前第一场帖经的窜改,他确切叨教了源乾曜,但这第二场试赋的题目,他倒是先斩后奏,于本日京兆府廨开堂理事时让人上奏请题。源乾曜身为三品高官,因为他的拜托以及万年县试不能迟误,不得不临场出题,如此不虞此前考题泄漏,到时候成果如何各凭本领,他纵使拼着一时受责,也好过转头两面不是人。而相较于他,源乾曜这题目出得公然精到!
明顺礼赋!
外头人仓促出去,施礼以后双手呈上了一个竹筒,郭荃伸手接了,这才在那些惊奇的目光下似笑非笑地说道:“向来试赋之题,皆有司所命。由试官命题当然可,然也有由上官所命的。本日试赋题,京兆尹源公方才于堂上亲身拟就,便连我本人也不知情,以是绝无秉公舞弊之嫌。眼下,我便当着诸位的面当场开题,第二场时候为现在至日落时分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