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尾,东北渤海国调派一名使者送来了一封战书!
明显,渤海国很多人都识得汉文汉字,但却用心用本地的少数笔墨誊写战书,就是为了嘲笑大唐。
这但是一个大动静啊,大唐多少年没有番邦敢主动送来应战书了,要么是直接向大唐开战,要么是大唐主意向人家建议打击,这先送来战书应战的还是第一次。
杨国忠唆使部下的官员向唐玄宗打了李飞和李白几个小陈述,说李飞的有些牵强,说李白的多为整天醉酒,有失体统之类的。
四月,杨国忠终究筹办结束,粮草兵械全数到位,向唐玄宗请旨,第二次派军攻打南诏国,立即获得了唐玄宗的应允。
唐玄宗挥了挥手,让高力士给满朝文武传阅,但愿有人能认出渤海国的笔墨。
李飞也看了一眼,这类蛮文他当然不成能熟谙。
“陛下,此蛮书皆鸟兽之迹也,臣等学问短浅,不识此中一字。”看着好一会都没人站出来,一名三品官站了出来讲道。
李宓是杨国忠的亲信,杨国忠固然兼任剑南节度使,但他更是宰相,重心在长安城,不成能真到剑南措置军务,一向都是鲜于仲通代为措置,上一次鲜于仲通吃了败仗被罢官以后,李宓便接任了鲜于仲通成为杨国忠在剑南的代言人。
“呵呵,杨国忠太想当然了。策动战役,除了兵强马壮以外,还要有领兵才气充足刁悍的名将统帅,李宓是甚么玩意?大仗没打过一次,觉得凭着与杨国忠的干系就有资格统帅这么多雄师攻灭南诏国了?杨国忠是在玩火啊。”李飞得知动静,不屑的笑了笑道。
杨国忠毕竟兼任剑南节度使,攻打南诏国一旦得胜,有他一份功绩。
“陛下,翰林李白曾说本身才调天下无双,可宣召他前来,定能识得此蛮书。”
李飞就站在杨国忠的前面,听到杨国忠此言,心下一凛。杨国忠不愧是坑死了王鉷了李林甫的存在,当真是老奸大奸太凶险了,他必定不是想推举李白,渤海国远在东北蛮横之地,除了那边的人,有谁晓得那边的蛮文。杨国忠恐怕也感觉李白不晓得渤海国的蛮文,以是给李白挖了一个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