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天子享国三年。葬宜春。赵高为丞相安武侯。二世生十二年而立。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觉得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后辈同姓甚众,然后属冷淡,相进犯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制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犒赏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役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十五年,大发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地动。十六年玄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初令男人书年。魏献地於秦。秦置丽邑。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地动。华阳太后卒。民大饥。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如果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寒微,五霸既殁,令不可於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彊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谦虚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
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黎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对劲。曰:
孝公立十六年。时桃李冬华。
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於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彊,诸侯比方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料,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以是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成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觉得秦国尉,卒用其战略。而李斯用事。
简公从晋来。享国十五年。葬僖公西。生惠公。其七年。百姓初带剑。
天子曰:“金石刻尽始天子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天子,其於长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胜利大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圣旨刻石,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遂至辽东而还。
襄公立,享国十二年。初为西畤。葬西垂。生文公。
武公享国二十年。居平阳封宫。葬宣阳聚东南。三庶长伏其罪。德公立。
景公享国四十年。居雍高寝,葬丘里南。生毕公。
肃灵公,昭子子也。居泾阳。享国十年。葬悼公西。生简公。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馀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守兵狼藉之众数百,奋臂大喊,不消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彊弩不射。楚师深切,战於鸿门,曾无藩篱之艰。於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全军之众要市於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於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二世与赵高谋曰:“朕幼年,初即位,黔黎未集附。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即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胜利大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