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范良臣看着李浩然,毫不踌躇地点点头。
御书房内灯火透明。
只见,考卷上第二道题目下,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晃晃地映入两位大学士的视线。
观文殿中,三位大学士坐在一张广大的桌子前,看着同一张考卷。
“登峰造极!”范良臣心潮彭湃,忍不住放声大呼。
杨帆和范良臣同时蒙圈,满头雾水地看向李浩然。
“入迷入化!”杨帆看着面前的考卷,嘶吼的声音从喉咙里响起。
杨帆和范良臣神采顿时变得庄严起来,纷繁对着李浩然拱了拱手,一齐说道:“同意!”
这个时候,一百名考生的文试排名要肯定下来,然后把前十名的考生的考卷送到天子的玉案上,恭请天子圣裁!
李浩然哈哈大笑着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脚步不断地在大殿里走动着。
范良臣看着李浩然,一样一脸担忧之色。
说完,杨帆和范良臣别离把面前的考卷拿到李浩然面前。
此时正在批阅殿试的考卷,李浩然身为“编缉”,如果呈现不测,这考卷的批阅还如何停止下去?
文试案首赵诚笃,第二甲赵宣,第三甲沈云飞,第四名吴铭,第五名苏山......
接下来,没有人再说话了,杨帆和范良臣看着面前的考卷一言不发。
内里已经乌黑一片,守在门外的大内侍卫们走了出去。
“这就是此次文试的前十名!”李浩然坐在椅子上,指了指桌子上的小木箱,严厉地看着大内侍卫们说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彼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堪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聚散,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悠长,千里共婵娟。”李浩然一边走,一边朗声诵道。
一刻钟过后,赵德的神采变得出色起来,赏识、震惊、错愕等神采在天子赵德的脸上不竭变幻......
“文试第二甲,老夫属意范大人面前的考卷!”李浩然微浅笑了笑,放下羊毫持续说道:“为国选材,社稷为重!诗词歌赋比起来皆是小道,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此时,三位大学士从一百张考卷中,遴选出三张出类拔萃的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