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比武,敌军败退。
其他各军州见边州军民南逃,纷繁效仿,携家带口,南渡长江。
光州、安丰、濠州、盱眙等沿淮军州守军,得知守臣、帅臣逃脱,那里另有抵当的心机,纷繁引军南逃,头也不回,直奔长江。
六月二旬日,一起南下的金军连取无人驻守的雄州、莫州以后,敏捷到达河间府。
数日以内,真州、泰州、通州、滁州、高邮、楚州不战而下,淮南东路各军州尽皆归于护民军之手。
淮西地形较为庞大,在安庆一战击败三千宋军以后,孙朴重兵持续向西打击蕲州、黄州,打通与荆楚之地的联络,他本身则率军返回庐州,分兵驻守,稳固既得军州。
从泗州渡淮南下的宋辉也是一样,沿途根基见不到宋军,一起通畅无阻,直抵扬州城下。
直到杜刚率军南下援助,田师中得知金军北逃,才仓猝南撤,成果被护民军抓住机遇,一顿穷追猛打,宋军损兵折将,败回鄂州。
与此同时,梁兴接令,亲身率真定府临时招募的两万人急赴大名府,暗中替代管束敌军多时的东路军、西路军。
八月十二日,就在刘安到达颍州两天以后,护民军以颍州、泗州为中间对宋军建议全线反击。
两军自此,隔江对峙,重生政权得喘气之机。
追至伊阳,两边一场大战,杀伤金军近万,阿鲁补持续领军北逃。
混战一个时候,见败局已定,残存金军和燕京行台尚书省、留守司官吏弃城而逃,
而夜晚分裂成小军队,走田间巷子向北急进,暗中赶至霸州、莫州、涿州之间的雄州埋伏。
两军整整打了一个月,对峙不下。
七月十四,近万残兵逃至龙门镇,又被伊水所阻。一场苦战过后,金军统帅阿鲁补死于乱军当中,残存金军或死或降,全军淹没。
一战得胜,四万护民军敏捷向燕京开进。
同日,刘安领军回到邓州新野镇,尚未渡河,久攻襄阳城不克的阿鲁补闻讯仓猝引军撤退。
至此,自三峡以下,长江以北四路之地几十个军州皆归战国统统。
陆康道:“从年初起,陆某就一向存眷河北战事。”
孙正引军马不断蹄从颍州追到和州长江边上,一队宋军都未曾碰到,望着滚滚长江,只能调转马头,引军向西,往有为、安庆方向碰碰运气。
六月二十五日,护民军到达燕都城外,趁金军沉浸在接连篡夺霸州、莫州的胜利当中而放松警戒,一营兵将假扮金军,敏捷篡夺了南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