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道:“不但是薛延陀,另有铁勒,父皇可下旨封薛延陀之子为小可汗,亦可册封铁勒九部中气力较强的回纥和契苾等部为汗,以分化薛延陀之力。”
李世民回道:“不错,恰是此事。朕欲加封阿史那思摩为突厥可汗,你与突厥人有旧友,名誉颇重,朕要你亲身北上传旨。”
李恪想了想,问道:“父皇急着要儿臣北上,恐怕不止是为了册封突厥这般简朴吧?”
李世民听了李恪的话,先是面露思考之色,紧接着,脸上面暴露了笑意。
李世民附和志:“恪儿所言甚是,薛延陀之事确该早做运营了。”
“诺。”李恪笑着应了一声,又坐了下去。
李恪闻言,起家应道:“儿臣愿听父皇安排。”
在李世民看来,前隋之以是亡,除了隋炀帝残暴无道外,另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前隋未行分封。隋炀帝尽收宗室之权,又将子孙尽数圈养于身侧,乃至前隋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可宗室无权,底子有力平乱,只能坐视杨氏失了天下。
李恪所言,主次有序,轻重得宜,正和李世民所想,李世民脑海中的动机便愈发地果断了。
李恪口中还在说着,李世民看着面前侃侃而谈、口若悬河的李恪,高傲与欣喜的感受在心中交汇,李世民俄然发明,不知何时开端,他的爱子竟已能够独当一面,真正地坐镇一方了。
论身份,李恪贵为皇子,当朝楚王,比之更显李靖高贵;论功劳,李恪在突厥为质四载,北伐之战中着力甚多,与李靖并为首功;论亲疏,眼下突厥主将,多与李恪了解多年,自也卖李恪几分面子。皇子出使,既显李世民正视突厥,对薛延陀更多了几分威慑。
一样的,夷男明知李世民此举是为分化薛延陀,但夷男也不能从中禁止,如果禁止,便是直接与铁勒各部为敌,到时不必大唐脱手,他们铁勒内部便会自起纷争。
李世民之言方落,李恪便顺着李世民的话道:“儿臣昨夜思虑好久,倒有一策,愿献于父皇。”
李恪虽早有腹稿在胸,但还是思虑了半晌后才回道:“先行推恩之令,分化铁勒,自内诽谤,而后西结西突厥,东交辽东诸部,以东西管束。屯田数载,以兵代牧,而后寻机北上,东西合击,表里夹攻,必可破薛延陀。”
李恪道:“父皇可知汉之‘推恩令’?”
李恪回道:“克日北地最大的事莫过于漂亮设兵围定襄城了,父皇此时遣儿臣北山,莫非也是为了此事?”
太府卿萧钦是兰陵萧家后辈,萧钦方才在殿中所言本就是李恪所教,李恪怎会不知李世民传他入宫何意,不过李恪的运营自也不会透暴露来,李恪回道:“儿臣返扬之官期近,莫不是父皇对儿臣另有叮咛。”
当初李世民欲行分封之制,将诸子分封于天下各要州,各掌权益,以众星拱月之势稳固长安,当时李世民便成心将行伍出身的李恪封于并州,觉得长安北线樊篱,只不过当时的李恪尚且稚嫩,恐难当大任,可现在看来,李恪已然长成,只要再有良臣帮手,把控大局,便可为之。
“我儿这是阳谋。”李世民赞成地点了点头。
恰是以地之重,故而李世民不敢等闲将并州委手于人,哪怕是昔日旧部李绩,李世民也是以年幼的李治为并州多数督,以李绩为并州多数督府长史代行多数督权,不敢等闲将并州多数督交给他。
李恪在北地四载,和突厥另有薛延陀打交道最多,若论对薛延陀和全部铁勒九部的体味,满朝权贵,无人及得上李恪,李世民听得李恪之言,忙问道:“恪儿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