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这对于裴行俭来讲还不是最首要的,最首要的是李恪着裴行俭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持任藏南都护。
就这一点,裴行俭所想倒是和李恪的意义不谋而合。
大战已定,吐蕃国破,大唐四路雄师,三十余万人马会师于逻些这座曾经的吐蕃都城。
因为现在固然吐蕃已定,但藏南的局势并不好,以是此番驻于吐蕃的主帅必是要执掌重兵的,这个主帅不止要文武双全,要能上马治兵,上马治民,还如果李恪绝对信得过的亲信。
至于才气,裴行俭就更是不缺了,裴行俭出自河东王谢,少年优渥,文学于弘文馆,武从苏定方,文武双全,也是大唐年青一代中的俊彦。
藏南都护府,位比安北都护府,俱为上都护府,都护官正三品,这个官位比拟于裴行俭现任的凉州都督还要高上一级。
这是多少人花十载,二十载,乃至三十载都一定能走得完的路,但裴行俭只要三年,李恪对本身潜龙功臣的偏疼已经写在脸上了。
同中书门下三品凡是为宰相挂职,裴行俭为藏南都护,不在中枢,天然是不会行宰相事的,但李恪这等因而直接给了裴行俭一个挂相职的身份。
凡是来讲,武臣官至都督后就是一个坎,对大多数人来讲就算是坐到了头,再想有晋升就非常不易了,但李恪的安排就算是帮裴行俭直接迈过了这个坎,往上推了关头的一步。
李恪闻言,想了想,看着裴行俭,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你与朕年纪相仿,是朕的亲信爱将,跟着朕一起走过来的,不管如何朕但愿你好好地活着,陪朕走到最后。在朕的眼中,你比吐蕃更加首要,不要把性命丢在这里,朕在长安等你。”
李恪正在会晤他最是属意的主帅人选,北路雄师主帅,凉州都督--裴行俭。
裴行俭回道:“所谓宽政酷刑,这是两事,不成一概而论。宽政者,吐蕃新得,百姓新附,行宽政,宽定律法,可得民气。但吐蕃毕竟不比中原,民风彪悍,百姓必然难于管束,若只行宽政,只怕不可,对于触法犯条之人,需一概酷刑,不予宽赦,如此可震慑世人。”
李恪接着问道:“那宽政酷刑呢,既是酷刑,又如何宽政,这是何意?”
跟着吐蕃全境归唐,李恪御驾西征一战已经渐趋序幕,剩下的就是如何管理战后的吐蕃了。
贡日贡赞是吐蕃赞普,跟着他的归降,大唐收降吐蕃群臣的事情变地轻易了起来。
这几个处所,要么是物富民丰的重镇,要么是扼锁咽喉的要塞,首要唐军还手握这些处所,唐军便始终能够紧紧地掌控藏南局势,把握吐蕃。
逻些城,布达拉宫。
李恪问道:“驻兵于那边,你可有计算?”
待裴行俭领命后,李恪才问道:“管束藏南,暮年必是军政一体,此事不成草率,你内心可有计算?”
或者能够这么说,李恪这是在变相地承诺裴行俭,只要将来裴行俭三载返国,李恪就会以此功擢拔他为宰相,入政事堂了。
李恪入主布达拉宫,将贡日贡赞羁押,以他的名义招降吐蕃群臣,保持逻些次序,并安抚百姓,在最短的时候内稳住了逻些的局势。
藏南之地新得,吐蕃百姓对唐军的管束必定多有冲突,以是唐军必是要在吐蕃驻军的。
裴行俭所说的几地,逻些城是吐蕃都城地点,藏南第一城;阁川驿是豆割藏南、藏北的要塞,兵家必争;达木城是逻些樊篱,北部第一大城;普兰关隔断吐蕃和象雄,兵家锁钥;而匹播城则是吐蕃旧都,也是昌隆之所。
李恪发问,裴行俭没敢草率回话,思虑了好久后,才回道:“文武两路,分点驻兵,宽政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