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庶子夺唐 > 第六章 分封

我的书架

李恪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若依岑师和先生而言,分封诸王之事于国益否?”

岑文本回道:“乃是时任中书舍人的李百药。”

长孙皇后三子,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俱为李世民特所宠异,冠于诸王,乃至就连李恪都有外放之忧,但于李恪年纪相仿的李泰却能安然留于长安。

秦以是二世而亡,在其暴政,不在郡县,汉之以是鼎祚四百载,在天下民气,不在分封。

为士者,为臣者,朝堂之上或在朝不一,天然不免分歧,相互弹劾也是常有之事,但在这一件事上,除了萧瑀这些前朝宗室出身的臣子,绝大部分的文臣的态度却出奇地分歧,那就是郡县必然优于分封。

岑文本与王玄策闻言,顿时了明白了,难怪李恪如此慎重,本来此事竟是长孙皇后的意义。

三人方一坐定,李恪便开门见山道:“迩来长安事多,昨日本王自宫中获得动静,有人已向父皇进谏,欲待本王册妃以后便封本王于扬州,以楚王府一脉永镇淮南,是为藩王,此事若成,恐怕本王今后难入长安,岑师和先生可有良策?”

秦若非天子荒淫无度,横征暴敛,逼得天下百姓揭盖而起,断无短折之道,而汉初便有七国之乱,若非名帅周亚夫力挽狂澜,也早已江山易主。

岑文本和王玄策也是文臣,两人闻言,不假思考地便回道:“分封之事,于国无益。先有周天下盘据之祸,后有汉七国之乱,分封诸王绝非善政,当不成取。”

分封之制,分天下于宗室各王,以天子诸子分治江山,权在皇室,多和帝王之意,但郡县之制却分歧,郡县之制于各郡县置官,文臣治国,上承下接,权在臣,便是文臣所主。

王玄策道:“我朝立国至今,只要皇子外放,从无裂土分封藩王之事,莫非此事陛下便能准了吗?”

不过李恪苦笑了一声,却摇了点头道:“此人倒也姓长孙,却非长孙无忌,而在内宫。”

这此中当然有李泰自幼宽胖体弱,不宜远行的原因,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宠嬖也是必不成缺的。

岑文本和王玄策态度果断,又出奇地分歧,李恪看着岑文本和王玄策不约而同地表态,脸上暴露了一丝笑意,他仿佛已经找到了破局的体例。

逼着李恪外镇,还要李恪谢恩,这是要李恪笑着吞下本身种下的苦果,皇背工腕,公然分歧凡响。

过了半晌以后,岑文本问道:“此计倒不像太子所为,但是长孙无忌所出?”

推荐阅读: 斗罗V:我为男神,让女神多子多福     未来之军娘在上     五龙通灵镜     重生之娘娘万福     千亿盛宠:厉少,太强势     我在豪门养熊猫     悟性逆天,老年军迷竞赛你送超导机甲?     回到五零年代末     [综]本丸记事手札     庶女成仙     末世之当铺     追赶着熊孩纸的山寨女配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