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提及李泰的婚事本不过是随口一提,但这话听在了李恪的耳中,却有了其他的味道。
李恪对杨妃问道:“阿娘方才何故在宫中提及儿册妃之事?”
杨妃多么聪敏,行事又极其谨慎,在李世民的跟前,她所说的每一句话必然都是沉思熟虑以后的,李恪册妃,这般大的事情,她毫不会是在李世民面前偶然提及。
李恪志在皇位,与全部大唐江山想比,戋戋一个扬州又算得了甚么,更何况所为永镇淮南也不过是权益之计,如果李恪只为亲王,待将来李世民驾崩,新皇即位,自有一百种体例将李恪重新废了去。
李世民指着常涂怀中抱着的几只瓷瓶,对李恪道:“你少时便在塞北,回京又执掌右骁卫,久在行伍,为父晓得你一贯不喜这些脂药之物,但本日这些都是自邦国进贡之上品。不但膏凝雪莹,含液腾芳,更是功可去疾,永绝于疠疵;泽能饰容,顿光于蒲柳。来日赠于入了眼的女子也是好的,为父命人送至你府上,你便收着吧。”
李恪听得李世民的话,神采有些羞红地笑了笑,挠头道:“儿臣尚且幼年,每日又忙于处所军政要务,倒还未及思虑这些事情。”
封于扬州,永镇淮南!
李恪问道:“何事?”
李恪就在听到这个动静的一刹时,心中便想到了一种能够性,那就是李承乾失势,李泰已然权欲大涨,他现在已经不但是要交友关东世家,更加与关西联婚,拉拢陇右门阀,介入储君之位了。
杨妃乃是贵妃,后宫当中一人下,万人上,能叫杨妃尚且如此谨慎的天然只要一人,那便是后宫之主长孙皇后。
关于腊月腊日大唐天子给群臣赐“口脂面药”的内容不是谨言诬捏,而是确有其事,杜甫诗云:“纵酒欲谋良宵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罄下九霄。”这也算是御赐的扮装品了吧。
为庶子请封,长孙皇后一箭双雕,既使李恪出京,护住了嫡宗子的储君之位,又在李世民的面前赚得了好名声,好深的算计。
李恪看着常涂拿着的这些精美的瓷瓶,听着李世民的话,李恪一下子竟都有些错愕了,李恪从未想到,李世民看似严肃的表面之下,竟也有如许的一面。
李世民看着李恪的模样,只当李恪也是在思及册妃之事,因而道:“虎头心中可有中意的女人,如果有了,大可说出来,阿爹也为你做主,亲身下旨册婚。”
李恪乃李世民爱子,得其宠嬖,如果明面上对于李恪,天然会叫李世民生疑,可这招“上屋抽梯”之计,正用在了关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