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殿率府太尉高俅,奉旨征讨梁山,大败被杀,贼寇如此猖獗,实在有辱朝廷脸面。”
童贯此次征讨梁山,调集各路人马总计一十五万,大小将领三十六人,大抵上分为三类: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赵佶长叹一声,语气略带哀伤地说道:
赵佶当即准奏,马上令中书舍人草拟圣旨,加封童贯为广阳郡王!
面对天子的诘责,文武百官鸦雀无声,赵佶放缓了语气,持续说道:
大宋都城,东京汴梁。
“蔡爱卿所奏何事?”
与花荣、杨志、鲁智深等上梁山之前的身份差未几,但气力整齐不齐,有高有低。
上首端坐的教主道君天子赵佶,一边让身边奉养寺人将奏疏呈上,一边悠悠地问道:
在没有天子旨意的环境下,擅自集结雄师,这可不是小罪。
“泾国公比年交战,替主分忧,其心可恤,拳拳之心万民敬佩,这不班师回朝途中,又主动集结兵力,征讨梁山去了。”
与郓州府兵马两万人合兵一处,先按兵不动,静待机会,比及梁隐士马与征讨军第二路军战到一起时,再从北山猛攻梁山。
皇宫禁院,天子坐朝大成殿。
而征讨梁山雄师真正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征讨军第一起军——童贯亲身带领的六万禁军,现在恰是以逸待劳。
如此一来,梁山军南面与征讨军第二路军交兵时,第三路军则可趁机攻其北面,可使梁山堕入首尾不能相顾的局面。
如若梁山兵分两路,前后御敌,那也恰好中了童贯奸计。
派云麾将军、禁军马军都批示使刘高为征讨梁山雄师第三路军总批示,中山安平节度使伸开为征讨梁山雄师第三路军副总批示。
“群臣有事上前启奏,无事退朝归署”
另有江夏零陵节度使杨温、云中雁门节度使韩存保、陇西汉阳节度使李从吉、琅琊彭城节度使项元镇、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
不日圣旨传至济州府,童贯正在州府衙门大堂点将,众将士披甲执锐,整列森严。
传诏寺人那里见过这等场面,颤颤巍巍地宣读着圣旨。
赵佶一边细看寺人呈上来的奏疏,一边当真听着蔡京的奏报,不住地微微点头。
三是临时征调的济州、郓州等州府处所兵的将领十二人,这些人大多都是官军中的底层军官。
这八六一十四人,都是久经战阵的疆场老将,个个有万夫不当之勇,大家是批示千军万马之才,气力远超梁山五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