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14章 汾水(1)

我的书架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分祁氏七县为大夫之邑,以孟丙为盂大夫。洛阴水又西,迳狼孟县故城南,王莽之狼调也。摆布夹涧幽深,南面大壑,俗谓之狼马涧。旧断涧为城,有南北门,门闉故壁尚在。洛阴水又西南,迳阳曲城北。

杨雄《河东赋》曰:灵舆安步,周流容与,以览於介山。嗟文公而愍推兮,勤大禹于龙门。《晋太康记》及《隧道记》与《永初记》,并言子推所逃,隐因而山,即实非也。余按介推所隐者,绵山也。文公环而封之,为介推田,号其山为介山。

汾水又南,迳白马城西,魏刑白马而筑之,故世谓之白马城。今平阳郡治。

言之文公,文公命之为卿,复与之冀,京相璠曰:今河东皮氏县有冀亭,古之冀国所都也。杜预《释地》曰:平阳皮氏县东北,有冀亭。即此亭也。汾水又西,与华水合,水出北山华谷,西南流,迳一故城西,俗谓之梗阳城,非也。梗阳在榆次,非在此。按故汉上谷长史侯相碑云:侯氏出自仓颉以后,逾殷历周,各以氏分,或著楚、魏,或显齐、秦,晋卿士蒍,斯其裔也。食采华阳,今蒲坂北亭,便是城也。其水西南流,注于汾。汾水又迳稷山北,在水南四十许里,山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高十三里,西去介山一十五里。山上有稷祠,山下稷亭,《春秋·宣公十五年》,秦桓公伐晋,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是也。

汾津名也,在界休县之西南,俗谓之雀鼠谷。数十里间,道险隘,水摆布悉结偏梁阁道,累石就路,萦带岩侧,或去水一丈,或高五六尺,上戴山阜,下临绝涧,俗谓之为鲁般桥,盖通古之津隘矣,亦在今之地崄也。

汾水又西与古水合,水出临汾县故城西,黄阜下,其大若轮,西南流故沟横出焉,东注于汾,今无水。又西南迳魏正平郡北,又西迳荀城东,古荀国也。

王莽之示县也。又西迳京陵县故城北,王莽改名曰致城矣。于春秋为九原之地也。

故彘县也。周厉王流于彘,即此城也。王莽改名黄城。汉顺帝阳嘉三年,改曰永安县。霍伯之都也。

汾水又南,迳梗阳县故城东,故榆次之梗阳乡也,魏献子以邑大夫魏戊也。

黑水出黑山,西迳杨城南,又西与巢山川会。《山海经》曰:牛首之山,劳水出焉,西流注于潏水,疑是水也。潏水即巢山之水也。水源东南出巢山东谷,北迳浮山东,又西北流与劳水合,乱流西北,迳高梁城北,西流入于汾水。又南,迳高梁故城西,故高梁之墟也。《春秋·僖公二十四年》,秦穆公纳公子重耳于晋,害怀公于此。《竹书编年》,晋出公十三年,智伯瑶城高梁。汉高帝十二年,觉得侯国,封恭侯郦疥于斯邑也。

汾水西迳鄈丘北,故汉氏之方泽也。贾逵云:汉法,三年祭地汾阴方泽。

西南太高梁邑西。

又南过冠爵津。

涧水东出谷远县西山,西南迳霍山南,又西迳杨县故城北,晋大夫僚安之邑也。应劭曰:故杨侯国。王莽改名丰年亭也。其水西流入于汾水。汾水迳杨城西,不于东矣。《魏地盘记》曰:平阳郡,治杨县,郡西有汾水南流者,是也。

东南过晋阳县东,晋水从县南,东流注之。

泽中有方丘,故谓之方泽,丘即葵丘也。许慎《说文》称,从邑,癸声。河东临汾地名矣,在介山北,山即汾山也。文颖曰:介山在河东皮氏县东南。其山矗立,周七十里,高三十里。颖言在皮氏县东南则可,高三十里,乃非也。今准此山,可高十馀里。山上有神庙,庙侧有灵泉,祈祭之日,周而不耗。世亦谓之子推祠。

推荐阅读: 混沌武神     宋时风流     末世狩魔人     重生暖婚:帝少娇妻拽翻天     时光微微甜     将军家的小媳妇     猎宝流香     萌妻难哄,首席宠婚甜蜜蜜     青铜甲     西游:我海龙王,开局暴揍孙悟空     风流杀手俏佳人     明星孩子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