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东过金乡县南。
又东过昌邑县北。
又东至下邳睢陵县南,入于淮。
济水又东迳汉平狄将军扶沟侯淮阳朱鲔冢,墓北有石庙。济水又东,迳东缗县故城北,故宋地。《春秋·僖公二十三年》,齐侯伐宋,围缗。《十三州记》曰:山阳有东缗县。邹衍曰:余登缗城以望宋都者也。后汉世祖建武十三年,封冯异宗子璋为侯国也。
济水东迳重乡城南,《左传》所谓臧文仲宿于重馆者也。菏水又东迳武棠亭北,《公羊》觉得济上邑也。城有台,高二丈许,其下临水,昔鲁侯观鱼于棠,谓此也,在方与县故城北十里。《经》所谓菏水也。
孤傲母觉得异,覆暖之,遂成儿。生时偃,故觉得名。徐君宫中闻之,乃更登科。
又东南过徐县北。
泽水所钟也。《尚书》曰:浮于淮、泗,达于菏,是也。《东观汉记》曰:苏茂杀淮阳太守,得其郡,营广乐。大司马吴汉围茂,茂将其精兵突至湖陵,与刘永相会济阴,山阳,济兵于此处也。
城之地点则钜野泽也。衍东北出为大野矣,昔西狩获麟因而处也。《皇览》曰:山阳钜野县有肩髀冢,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蚩尤与黄帝战,克之于涿鹿之野,身材异处,故别葬焉。黄水又东,迳咸亭北,《春秋·桓公七年经》书,焚咸丘者也。水南有金乡山,县之东界也。金乡数山皆空中穴口,谓之隧也。戴延之《西征记》曰:焦氏山北数里,有汉司隶校尉鲁峻冢,穿山得白蛇、白兔,不葬,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曰金乡山。山形峻峭,冢前有石祠、石庙,四壁皆青石隐起,自书契以来,忠臣、孝子、贞妇,孔子及弟子七十二人形像,像边皆刻石记之,笔墨清楚。又有石床,长八尺,磨莹光鲜,叩之,声闻远近。时太尉处置中郎传珍之,谘议参军周安穆,折败石床,各取去,为鲁氏以后所讼,二人并免官。焦氏山东,即金乡山也。有冢,谓之秦王陵。山上二百步得冢口,堑深十丈,两壁峻峭,广二丈,入行七十步,得埏门。门外摆布皆有空,可容五六十人,谓之白马空埏。门内二丈得外堂,外堂以后,又得内堂。观者皆执烛而行,虽无他雕镂,然洽石甚精,或云,是汉昌邑哀王冢,所未详也。东南有范巨卿冢,名件犹存。巨卿名式,山阳之金村夫,汉荆州刺史,与汝南张劭、长沙陈平子石交,号为死友矣。黄水又东南,迳任城郡之亢父县故城西,任城县在北,夏后氏之任国,王莽之延就亭也。汉章帝元和元年,别为任城国。县有诗亭,《春秋》之诗国也。王莽更之曰顺父矣。《地理志》,东平属县也。世祖建武二年,封刘隆为侯国。其水谓之桓公沟,南至方与县,入于菏水。
又东南过沛县东北。
济与泗乱,故济纳互称矣。《东观汉记?安平侯盖延传》曰:延为虎牙大将军,与刘永等战,永军反走,溺水者半。复与战,连破之,遂平沛,楚、临淮悉降。延令沛修高祖庙,置啬夫、祝宰、乐人,因斋戒祠高庙也。
又东过东缗县北。
菏水又东,迳昌邑县故城北。《地理志》曰:县故梁也。汉景帝中六年,分梁为山阳国,武帝天汉四年更加昌邑国,以封昌邑王髆。子贺嗣。贺废,国除,觉得山阳郡,王莽之钜野郡也,后更加高平郡,后汉沇州治。县令王密怀金谒东莱太守杨震,震不受,是其慎四知处也。大城东北有金城,城内有《沇州刺史河东薛季像碑》。以郎中拜剡令,甘露降园。熹平四年迁州,来岁,甘露复降殿前树。处置冯巡、主簿华操等,相与褎树,表勒棠政。次西有《沇州刺史茂陵杨叔恭碑》,处置孙光等,以建宁四年立。西北有《东太山成人班孟坚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