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53章 颍水 洧水 氵异水 潧水 渠(沙水)(1)

我的书架

又东南过颍阳县西,又东南过颍阴县西南。

又东南过阳翟县北。

颍水又东,平洛溪水注之。水发玉女台下平洛涧,世谓之平洛水。吕忱所谓勺水出阳城山,盖斯水也。又东南流注于颍。

洧水又东南流,潧水注之。

颍水又东,右合谷水,水土承平乡诸陂,东北迳南顿县故城南,侧城东注。

又东迳邱头。邱头南枕水《魏书?郡国志》曰:宣王军次邱头,王凌面缚水次,故号武邱矣。颍水又东南流,于故城北,细水注之。水上承阳都陂,陂水枝分,东南出为细水,东迳新阳县故城北,又东南迳宋公县故城北。县即所谓郪邱者也,秦伐魏取郪邱,谓是邑矣。汉成帝绥和元年,诏封殷后于沛,以存三统。平帝元始四年,改曰宋公。章帝建初四年,徙邑于此,故号新郪为宋公国也,王莽之新延矣。细水又南迳细阳县,新沟水注之。新沟首受交口,东北迳新阳县故城南。汉高帝六年,封吕清为侯国,王莽改名曰新明也。故应劭曰:县在新水之阳。今无水,故渠古道罢了。东入泽渚而散流入细。细水又东南迳细阳县故城南,王莽更之曰乐庆也。世祖建武中,封岑彭子遵为侯国。细水又东南积而为陂,谓之次塘,公私引裂,以供田溉。又东南流屈而西南入颍。《地理志》曰:细水出细阳县南入颍。颍水又东南流,迳胡城东,故胡子国也。《春秋·定公十五年》,楚灭胡,以胡子豹归,是也。杜预《释地》曰:汝阴县西北有胡城也。

洧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水出山下。亦言出颍川阳城山,山在阳城县之东北,盖马领之统目焉。洧水东南流,迳一故台南,俗谓之阳子台。又东迳马领坞北,坞在山上,坞下泉流北注,亦谓洧别源也,而入于洧水。

临颍,旧县也。颍水自县西,小氵隐水出焉。《尔雅》曰:颍别为沙。郭景纯曰:皆大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也。亦犹江别为沱也。

其水东南迳阳城西,石溜萦委,溯者五涉,故亦谓之五渡水。东南流入颍水。颍水迳其县故城南。昔舜禅禹,禹避商均,伯益避启,并于此也。亦周公以土圭测日景处。汉成帝永始元年封赵临为侯国也。县南对箕山,山上有许由冢,尧所封也。故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有许由墓焉。山下有牵牛墟。侧颍水有犊泉,是巢父还牛处也。石上犊迹存焉。又有许由庙,碑阙尚存,是汉颍川太守朱宠所立。颍水迳其北,东与龙渊水合,其水导源龙渊,东南流迳阳城北,又东南入于颍。

谷水又东流,出城东注颍。

颍水又东南流,迳青陵亭城北。北对青陵陂,陂纵广二十里,颍水迳其北,枝入为陂。陂西则漷水注之,水出襄城县之邑城下,东流注于陂。陂水又东,入临颍县之狼陂。颍水又东南流而历临颍县也。

又东南至慎县,东南入于淮。

《吕氏春秋》曰:卞随耻受汤让,自投此水而死。张显《逸民传》、嵇叔夜《高士传》并言,投泂水而死,未知其孰是也。

洧水东流,绥水会焉,水出方山绥溪,即《山海经》所谓浮戏之山也。东南流,迳汉宏农太守张伯雅墓茔域四周,垒石为垣,隅阿相降,列于绥水之阴。庚门,表二石阙,夹对石兽于阙下。冢前有石庙,列植三碑。碑云:德字伯雅,河南密人也。碑侧树两石人,稀有石柱及诸石兽矣。旧引绥水南入茔域,而为池沼。

东南过其县南。

又东迳云阳二城间,南北翼水,并非所具。

《春秋左传》所谓顿迫于陈而奔楚,自顿徙南,故曰南顿也。今其城在顿南三十余里。又东迳项城中,楚襄王所郭,觉得别都。都内西南小城,项县故城也,旧颍州治。谷水迳小城北,又东迳刺史贾逵祠北。王隐言祠在城北,非也,庙在小城东。昔王凌为宣王司马懿所执,屈庙而欢曰:贾梁道王凌,魏之忠臣,惟汝有灵知之。遂仰鸩而死。庙前有碑,碑石金生。干宝曰:黄金可采,为晋复兴之瑞。

推荐阅读: 盖世枭龙     诸天剧透群     全能跨界王     伏天氏     花瓶女配开挂了     痞子修仙传     美妻如玉     道姑花事     总裁的亿万小娇妻     狂武兵王     最强扫地僧在无限     从废君到最强皇帝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