涢水出蔡阳县。
又西南过邓县东。
东南流注于涢水。
又东过郾县南。
氵隐水
淯水又东南,迳士林东,戍名也,戍有邸阁。水左有豫章大陂,下灌良畴三千许顷也。
青陵陂水自陂东注之。东回又谓之小氵隐水,而南流注于大氵隐水。大氵隐水取称,盖藉氵隐沿注,而总受其目矣。又东迳西华县故城南,又东迳汝阳县故城北,东注于颍。
涢水又南,分为二水,东通滠水,西入于沔,谓之涢口也。
颍水之南有二渎。其南渎东南流,历临颍亭西,东南入汝,今无水也,疑即氵隐水之故渎矣。汝水于奇頟城西,别东派,时人谓之大氵隐水,东北流,枝渎右出,世谓之死汝。别汝又东北,迳召陵城北,练沟出焉。别汝又东,汾沟出焉。
《山海经》曰:朝歌之山,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荥。《经》书扶予者,其山之异名乎?荥水上承赭水,东流,左与西辽水注合,又东,东辽水注之,俱导北山,而南流注于荥。荥水又东北,于潕阴县北左会潕水,其道稍西,不出其县南。汉觉得县,其故城在山之阳,汉光武建武中,封岑彭为侯国。魏武与张绣战于宛,马名绝景,为流矢所中,分伤右臂,引还潕阴,便是地也。城之东有马仁陂。郭仲产曰;陂在比阳县西北五十里,盖地百顷,其所周溉田万顷,随年变种,境无俭岁。陂水三周其隍,故渎自隍西南而会于比,潕水不得复迳其南也。且邑号潕阴,故无出南之理,出南则为阳也。非直不究,又不思矣。
瀙水出潕阴县东上界山。
晋太安二年,镇南将军刘弘遣牙门皮初与张昌战于净水,昌败,追斩于江涘。即《春秋左传·定公四年》,吴败楚于柏举,从之,及于清发,盖涢水兼净水之目矣。又东南流而右会富水,水出竟陵郡新市县东北大阳山。水有二源:大富水出山之阳,南流而左合小富水。水出山之东,而南迳三王城东。前汉末,王匡、王凤、王常所屯,故谓之三王城。城中有《故碑》,笔墨阙落,不成复识。其水屈而西南流,右合大富水,俗谓之大泌水也。又西南流迳杜城西,新市县治也,《郡国志》觉得南新市也。中山有新市,故此加南,分安陆县立。又王匡复兴初,举兵于县,号曰新市兵者也。富水又东南流,于安陆界左合土山川,世谓之章水。
水出土山,南迳隋郡平林县故城西,俗谓之将陂城,与新市接界,故复兴之始,兵有新市、平林之号。又南流,右入富水,富水又东入于涢。
灈水出汝南吴房县西北奥山,东过其县,北入于汝。
灈东迳灈阳县故城西,东流入瀙水,乱流迳其县南。世祖建武二十八年,封吴汉孙旦为侯国。其水又东入于汝水。
瀙水又东北,杀水出西南大熟之山,东北流入于瀙。瀙水又东,沦水注之,水出宣山,东北流注瀙水。
瀙水又东得奥水口,水西出奥山,东入于瀙水也。
涢水出县东南大洪山,山在隋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槃基所跨,广圆一百馀里。峰曰悬钩,处平原众阜当中,为诸岭之秀。山下有石门,夹鄣层峻,岩高皆数百许仞。入石门,又得钟乳穴。穴上素崖壁立,非人迹所及。穴中多钟乳,凝膏下垂,望齐冰雪。微津细液,滴沥不竭。幽穴潜远,行者不极穷深,而穴内常有风势,火无能以耐久故也。涢水出于其阴,初流浅狭,远乃宽广,能够浮舟栰巨川矣。时人以涢水所导,故亦谓之为涢山矣。涢水东北流合石水,石水出大洪山,东北流注于涢,谓之小涢水。而乱流东北,迳上唐县故城南,本蔡阳之上唐乡,旧唐侯国。《春秋·定公三年》,唐成公如楚,有两肃霜马,子常欲之,弗与,止之三年,唐人窃马而献之,子常归唐侯,是也。涢水又东,均水注之,水出洪山,东北流迳土山北,又东北流入于涢水。涢水又屈而东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