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东过江阳县南,洛水从三危山,东过广魏洛县南,东南注之。
又东百五十里曰崌山,北江所出,东注于大江。《山海经》曰:崌山,江水出焉,东注大江。此中多怪蛇。
江水又迳汶江道。汶出徼外岷山西,玉轮坂下而南行,又东迳其县而东注于大江。故苏代告楚曰:蜀地之甲,浮船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谓是水也。
江水又迳临邛县,王葬之监邛也。县有火井、盐水,昏夜之时,光兴上照。
又穿羊摩江、灌江,西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是以蜀人旱则藉觉得溉,雨则不遏其流。故《记》曰:水旱从大,不知饥荒,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也。俗谓之都安大堰,亦曰湔堰,又谓之金堤。左思《蜀都赋》云:西踰金堤者也。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益州刺史皇甫晏至都安,屯观坂。处置何诱曰:今所安营,地名观坂,自上观下,反上之象,其徵不祥。不从,果为牙门张弘所杀。
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小,所谓发源滥觞者也。汉元延中岷山崩,壅江水,三日不流。扬雄《反离骚》云: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骚》也。江水自天彭阙东迳汶关,而历氐道县北。汉武帝元鼎六年,分蜀郡北部,置汶山郡以统之。县本秦始皇置,后为升迁县也。《益州记》曰:自白马岭回行,二十馀里至龙涸,又八十里至蚕陵县,又南下六十里至石镜。又六十馀里而至北部,始百许步。又西百二十里,至汶山故郡,乃广二百馀步。又西南百八十里至湿坂,江稍大矣。故其精则井络缠曜,江汉昞灵。《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精,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故《书》曰:岷山导江,泉流深远,盛为四渎之首。
会日暮不移,遂为刺客所害。谓之平模水,亦曰外水。此地有彭冢,言彭祖冢焉。
县有赤水,下注江。建安二十九年,有黄龙见此水,九日方去。此县藉江为大堰,开六水门,用灌郡下。北山,昔者王乔所升之山也。
岷山在蜀郡氐道县,大江所出,东南过其县北。
洛水又南迳洛县故城南,广汉郡治也。汉高祖之为汉王也,发巴渝之士,北定三秦。六年,乃分巴蜀,置广汉郡于乘乡。王莽之就都,县曰吾雒也。汉安帝元初二年,移治涪城,后治洛县。先是洛县城南,每阴雨常有哭声,闻于府中。
县本僰人居之。《地理民风记》曰:夷中最仁,有人道,故字从人。《秦纪》谓僰僮之富者也。其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