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不知吴秀芝现在哭成啥样了?潘家又是不是会派人来记念。
等这个衙役出来后,良臣问另一个衙役:“大哥,我爹他们现在那里?”
乡间的端方,哪家死了人,摆布邻居都要百口出动去帮手的。女人帮着忙厨,男人则忙着去送信,要不然主家人少的话,底子忙不开。过后,主家也不需感激,也不消给酬谢,因为,下一次别人家有事,他们也得一样去帮手。
“等下老张出来,没甚么事的话,你跟老张出来到刑房办个手续,交钱领你爹和大哥归去。”衙役得了钱,说话也和蔼了,叮咛良臣:“归去后,叫你爹别再闹了。征地的事是朝廷的大事,县尊都管不了,你们再闹,讨不了好。”
吴夫子有三个后代,老迈吴德正在县里当书办,老二吴德义游学在外,老三是闺女吴秀芝。
老二吴德义,良臣没见过,不过晓得此人也是个秀才,传闻学问极好,为了肄业,到外埠游学去了。吴夫子走的急,吴德义一时半会,只怕赶不返来。
梨树村不是甚么交通会聚之地,水陆交通都是不便,良臣没法在村庄四周喊到马车,只能步行到官道等路过的进城车。
受限于交通东西,这期间大多数百姓活动范围只在附近几十里地内,能出百里便算长见地了。并且,因为除了官道外,村落的门路多数比较泥泞难走,以是除了在镇上和交通要点的百姓,散在乡间的农夫出来大多是坐船。
良臣耐着性子在茶铺那等,半个时候后,东边来了辆马车,看标记是邻镇的“公车”。
吴德正再是忙,父亲归天不管如何也要赶返来的。还好,他只是个书办,如果当官的话,恐怕还得在家守孝三年。他的资格还够不着天子下旨“夺情”。
“甚么叫吃经验?”良臣感觉这三个字听着就不太妙。
良臣道:“我爹和大哥。”
衙役问他:“叫啥名字?”
待良臣说是社学的吴夫子病逝,车上人都是唏嘘,很多人说转头要去梨树村给吴夫子吊段纸钱。
公车到了县城后,良臣便直奔县衙。
这些人当中,或许没有能在科举路长进步,金榜落款的,大多数乃至不过读了一年半载就回家去了。但,哪怕上学时候再短,对这些农家后辈而言,吴夫子都是他们的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