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之固然不管学政,但毕竟是建康知府,这些面子还是必必要给的,但端方是死的,蒙学都未曾学过如何进得府学。
周必大看了一眼李凤梧,略略皱眉道:“据我所知,小官人连蒙学都未曾上过吧,如何进得府学?”府门生员可不是普通人能获得的,要不然偌大的文宣王庙中也不会才那么戋戋两三百人。
一语惊人!
除了听不懂的李老三,其他三人丁瞪目呆,这真是个连蒙学都未曾上过的痴顽晚生?
周必大、陈俊之都愣了下,在建康几年,他俩深知柳青染此人,有大师之名却名不符实在,勉强也算得上是一方儒才。
在崇宁年间,南宋便在各路设置提举学事司,卖力办理各州县学政,其长官普通称为提学。
本是求人却言出无状,陆游放下茶盏,感受很成心机。
约莫小半个时候,一名六十出头的白叟走进敬亭。
李老三哪敢有半点介怀,点头如鸡啄米,公鸭嗓里再没有涓滴霸气放肆可言:“欢迎之至。”
李凤梧只得再施礼,“前日多谢先生教诲,晚生铭记在心。”
因本日宴请的都是士人,李老三当然不会吝啬,河豚再贵也是得上的。
正菜以后是时新果子,有仆人捧上贵重名茶,这才由陈俊之府尊翻开本日的主题,“子充常日里躬亲府学诸事,令我建康府学才子倍出,前些日子里见着那林提学,对子充大为赞美。”
周必大被呛得说不出话,其他都还好回嘴,唯独君子有教无类一例,实在无从回嘴,本身总不能连孔老夫子都颠覆吧?
陈俊之方才讨了个败兴,此时心中不爽,也要看看这李家小官人有甚么谈吐,若能挫一挫周必大那倒是极好的,不过按从李家小官人过往的风评,怕是不成能的了。
好家伙,连天家都搬出来了,陈俊之只得住嘴,内心暗恼,这个死脑筋的周必至公然是厕所里的石头。
白叟穿戴小袖圆领青衫,着帽带下垂的唐式软翅幞头,自有一股儒雅民风,令人一见便生出敬佩之心,在这位白叟身后,两位风采翩翩的中年男人相偕而至。
骗鬼的吧!
柳家青染公?
李老三心中窃喜,本来儿子竟然见过周必大周传授的老友,这倒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