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心直口快,用经验的口气对小张宣说道:“小孩儿家,听不出你爹这是成心在鼓励你勤奋读书呀,如何会真的用半座张园来换一间书斋里的书呢?”
杨凌本来在平陵驿做伙夫时,曾不止一次地趁上菜的机遇听到在驿站下榻的朝廷吏员们议论起买书、藏书的事,因此对隋朝时书卷的市场行情有所体味。
三郎不平气地打断杨凌,问道:“崽子,既然你和张公子都以为换书还钱这个别例好,你直接买了书还给张公子不就行了,还要张公子来求我帮的甚么忙呢?”
三郎这些日子也没闲着。她不知用了甚么体例压服唐介休捐募了一百段绢帛给灵谷寺,在灵谷寺中修建起一座三层的藏书楼,专门用于存放唐介休在江南各地淘购到的书卷。
早在他想到藏富于书,要通过书这一特别、隐蔽的商品来完成张伯和生前对他的嘱托,帮忙张家保全下最后一笔财帛时,杨凌就想好了要选购些甚么样的书卷来偿还给张家先人保藏、用来保值增值。
“我倒感觉姐姐的这个别例可行。”杨凌转念想了想,代三郎向张安讲解道,“唐介休与建康司马夏侯福过从甚密,以他的名义领受下书卷,不会招惹来官府对此事的查办。我方才不是说了嘛,这件事成与不成的关头在于官府对张家的态度,唐介休的确是一面再合适不过的幌子了。”
“叶掌柜,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果今后这件事被唐介休晓得了……”张安面带忧色地提示道。
“咳,我只是说以唐介休的名义领受下还给张家的书卷,又没说必然要唐介休晓得这件事,大管家有甚么可担忧的?”三郎大咧咧地答道。
小张宣却眨了眨眼睛,代杨凌答复二人道:”我看杨大哥这个别例行。客岁爹爹曾带我拜访过江南大儒顾施先生,我俩从顾先生的书斋出来后,爹爹悄悄地奉告我说,如果顾先生情愿,他甘心用半座张园互换他的这间书斋。如果照此预算,一万贯铜钱也买不来多少书的。”
“姐姐,乌先生还在广州等着你的复书呢,此次我归去该如何答复他?”杨凌内心仍对唐介休怀有戒心,不肯三郎和他走得太近,是以成心在二人别离之际向她提到了乌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