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转过身,正要进正殿里,就见边上的窗户半开着。
不止是吃食,旁的东西,不也都是自家的不新奇,旁人家的才眼红?
比起其别人的恭谨、阿谀,浮于大要的感激,淑妃就逼真多了。
谁不但愿给出去的东西,能让对方打心眼里喜好呢?
透过那启着的窗户,皇太后先前当然看到了些动静。
“御膳房吃很多了,”淑妃娇娇道,“别人家的厨房,没有吃过。”
说话时那小神情、小姿势的,皇太后瞧着都内心和缓。
淑妃垂了垂眼,出来了。
淑妃笑着在她身边坐下,顺势着,天然地把之前的题目答了:“刚徐公公不在,皇上急着走了,我便往背面找了找,与徐公公说了声。”
她们永宁侯府,成香饽饽了?
赏她的东西,淑妃至心实意感觉欢乐。
永宁侯夫人哈哈一笑,与季氏道:“今儿厨房做没做百合糕呀?”
要不说,皇上后宫的嫔妃当中,她就只喜好淑妃呢?
淑妃要的也很多,她的爱好是精美的金饰头面,标致的绸缎料子,对她口味的点心菜肴。
“哦?”皇太后表示她说下去。
偏她一时之间,没品出详细的来。
侯夫人眉头一抬,道:“不巧了,她出门去了。”
窗被支起来了一半,通风透气。
哪怕是顺手赏的。
但是,特特令人去侯府讨百合糕,怪丢人的。
今儿如何一回事?
她亲眼看到,淑妃送走皇上后,穿太长廊,今后院去了。
这来由,充分极了。
淑妃笑着,与皇太后说些家常。
另一点是,淑妃很轻易懂。
夏初的天,一日里最热的就是这个时候了。
“哪儿的话,”张公公笑道,“是了,淑妃娘娘托杂家带句话,说是前回听贵府大女人提过府里的百合糕,她也想尝一尝。”
屋里,永宁侯夫人端坐着,与那内侍道:“张公公辛苦。”
这话,仿佛不太对劲。
宫里不缺聪明人,但她们想得太多,要得也太多了。
等大周初建,政局垂垂稳定下来,长辈捡起了课业,考取功名,才算是垂垂摆脱了苦日子。
季氏照着往下答:“没有做,只要些豆沙糕。”
乱世艰巨。
想到这些,皇太后看淑妃的目光,更加温和了很多。
皇太后哭笑不得,伸脱手指,虚点着淑妃:“你呀你呀!”
大太阳下打两套拳法,就得空想其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