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衙以后,赵骞坐了马车去了一趟尚书府。
李俭含笑道:“没有甚么比四体康泰更要紧的事了。现在王爷主政,诸事庞大,更要谨慎珍惜身材。”
世人簇拥着他往中堂而去。
李俭的书房名字是他本身所题,曰“如是”,是一处小小的轩馆。
李绎让人送了一桌简朴的席面过来,考虑到赵骞还在服中,也没有送酒过来。最后赵骞以茶代酒敬了李俭。
现在李家官做得最好的是长房的李什,李微的大哥,李什本年三十出头,现在已是两广总督。
屋中已点亮了灯火,李俭请赵骞往那把黄花梨木的圈椅上坐。
“竹君,你如何想要去云南?”
“这一去我们哥俩再见面还不知何时,但愿你安然顺利。”
“竹君说得是……”赵骞的脑海里闪现出另一个李微称之为兄长的人,阿谁青年也是一才俊,说话斯文,是个救死扶伤的大夫。只是那李大夫对他向来很骄易,仿佛向来就没把他放在过眼里。
李微见她肝火腾腾的模样,只是平平的说了句:“我自有我的设法,摄政王不必操心。”
李俭捧着茶碗站了起来与赵骞一并饮了。
三月初的都城已经渐近暮春了,但夜晚的风劈面吹来还是有些微冷。李俭也即将迎来本身极新的人生。
此时天气渐晚,李府大门上已经点亮了灯笼。大门敞开,时不时的有人收支。
“王爷,您如何来呢?”李俭说着便欲给赵骞施礼,赵骞却一把拉住他,低声道:“我来找你说说话。”
赵骞吃了几口饭菜,又和李俭提及了当年之事。李俭这小我博学又风趣,赵骞对这个朋友也很器重。心道还是和李俭交换没甚么停滞,面对阿谁李大夫他实在很犯怵,是他对付不了的人。
赵骞并没有立即下车,隔着帘子问了一句:“李家六郎可在?”
赵骞在那边糊口了十几年,也是见了很多的世面的了,再有李俭想要外放也是收罗了李微的同意,既然太后都点了头,他作为摄政王也没甚么好说的。
他步子沉稳又轻巧,侍从有点跟不上他的步子。
齐至屋内,李绍请了赵骞上座,丫环捧了茶来,李绍亲身奉给了赵骞,赵骞欠身接住了,顺手将茶碗放在了一旁的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