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固然颜飞卿是正一宗的掌教,但这番关于正邪之分的言语倒是非常中肯,所谓正道正道,并非本身说本身是恰是邪,而是要颠末无数人的承认,正如李玄都所说那般,真豪杰后代从无争议,假豪杰立了牌坊也不安稳,因为民气里都有一杆秤。从这一点上来讲,颜飞卿所言不错。
颜飞卿无法一笑,“紫府兄莫要如此看我,凭我一人,是万不敢说如此超越的话语,这实在是家师所言,我不过是照实转告罢了。”
李玄都也多了几分慎重之色,缓缓点头。
若说他与颜飞卿道分歧不相为谋,那是无稽之谈,可若说他们完整志同道合,也不尽然,在救亡天下的风雅向之下仍旧有着很多小方向上的分歧,这些小方向,现在看来很小,可在几百年以后,却会变得很大,这让李玄都不免顾虑重重,不肯等闲开口承诺颜飞卿所求之事。
颜飞卿点了点头,长长喟叹道:“说到底,我们这些人也是在骑驴找马,临时搀扶晋王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免得让太后完整掌控了朝廷大权,那才是不成清算之事。”
江湖之水深不见底,此中鱼龙稠浊,一眼望去,看似只要些鱼虾浪荡,可在水底深处,倒是有蛟龙占有。古往今来,多少豪杰枭雄,谁不想一统江湖?可真正能够做到的倒是寥寥无几,简简朴单“先平江湖”四个字,提及来轻易,做起来很难。
见李玄都承认,颜飞卿便持续说道:“正邪之争连绵上千年,此中多少血海深仇,数不堪数,已经无可化解,唯有一方完整灭亡方能停歇。现在西北五宗在秦州、凉州、蜀州等地起事,辽东五宗则分开辽东三州,进入帝京和江北一带,本来的江湖格式便不复存在,继朝堂以后,江湖上也开端乱象频生。”
第一百四十八章 推心置腹
李玄都抬手虚压,说道:“我这一起行来,从芦州到荆州,不管是武林江湖之人,还是贩子百姓小民,竟是无不记念四大臣活着之时,百姓们不懂庙堂谋算和千秋大计,可他们晓得本身生存之艰巨。当今庙堂,主少国疑,太后与晋王临朝训政。晋王数行推行事例,名爵众多,以猜忌诽谤戮辱臣下。太后乐西苑而不反宫,侈兴土木。两人之间又多有龃龉,因争权之事,导致法纪日驰,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赋役增常,室如县罄。百姓苦之久矣,这是民气可用。”
颜飞卿没有否定。
“当然不是。”李玄都减轻语气说道:“大周不过草泽之众,此中多为用心叵测之辈、心机不良之徒,有几人是为了百姓?又有几人是为了天下百姓?不过为了一己之私欲,与本日之大魏又有何异?难不成死数以百万计之人,就是为了变成第二个大魏?没有如许的事理。”
那是张肃卿想做而没能做成的事情。
颜飞卿望着李玄都,一字一句道:“紫府兄此言是正论。贤人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又有云,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可见大医者医国,小医者医人。可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便是治本不治本,想要根治,还要寻根究源。”
李玄都点头道:“体味大魏朝廷的,去了西京。体味大周的,留在帝京。二者都体味的,便隐于江湖山野之间,何也?道不可乘桴浮于海。至于二者都不体味的,那就只能浑浑噩噩于乱世当中,存亡由命了。有些时候,看一小我推许谁,要看他究竟想要表达甚么。有人推许大周,他当真想要支撑大周吗?当然,有如许的人,信赖大周能让日月换新天,信赖大周能颠覆已经土崩鱼烂的大魏朝廷。可实际上,大多数人,连谁是‘圣君’都不晓得,就更别提其别人了。你说他们为甚么推许大周?说白了,因为他们反对当今的大魏朝廷,又不敢真刀真枪地去抵挡朝廷,因而乎,就推许与朝廷相对峙的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