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有才子,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寥落依草木。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本籍山西祁县,唐朝闻名墨客、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落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光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地广漠,但在艺术上有奇特的成就,故先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师之一,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惟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常建约莫是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有争议),唐朝墨客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官吏不对劲,来往山川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期间的周游糊口。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未几,此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闻名。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川故乡,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先人推其为南宗山川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赏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法门》。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那边。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惟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闻名边塞墨客,先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暮年费事,首要依托农耕保持糊口,30岁摆布进士落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负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墨客。西汉留侯张良以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丁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朝驰名的贤相;举止文雅,风采不凡。自张九龄归天后,唐玄宗对宰相保举之士,总要问“风采得如九龄否?”是以,张九龄一向为后代人所崇拜、敬慕。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