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龑听了不由笑了起来:“如此恰是便宜他们了,不过献之所说确是分身之计。至于这些廉洁的官员的名单......”
刘龑干咳了一声,道:“竟有这等事?若非献之说出内幕,朕竟被瞒过了。”
刘献之磕了一个头,道:“臣弟遵旨。此事虽是官员因恭维威远将军而至,然威远将军天然也脱不了干系。如果秉公办理则必将连累平国公和皇后陛下,朝中必定是以复兴波澜;若不办理,则难蔓延国法,有愧于死去的百姓。事成两难,没法弃取。臣弟有一策,请皇上决计。如果真的因为此事法办威远将军,威远将军多少有些委曲,何况此次大灾威远将军也出了十万两白银,十万斛粮食帮忙救灾,也是有功之人。臣弟肤见,不如以此事为由,对威远将军加以封赏,以表扬他仗义疏财以救国难的义举,至于犒赏么,不如就将卫州黄河北岸的地盘封赐给他,如此一来,黄河南北都是他的地,官员们要溜须拍马也不能厚此薄彼了,何况他为了本身封地,也必定对堤坝安危到处留意。如此一来起首可制止近似灾害再次产生,其次也给平国公和皇后陛下留了颜面,三来能够制止朝堂是以产生颠簸,以保持政局的稳定。”
被封为郡王以后,刘献之交出了太原的兵权,乖乖来到都城居住,来到都城今后一向深居简出,从反面任何人来往。能够说刘献之所表示出来的恭敬和避嫌的态度还是令人对劲的,不过刘龑的心中却始终有个疙瘩——这个刘献之是个晓得趋利避害的人,为了保存本身和家属的好处他不吝捐躯了本身的父亲,如许的人不管表示出来的态度如何,实际可否信赖还是得大大的打个问号的。
未几时,刘献之走了出去。时隔两年,刘献之长高了很多,已经是一个青年的模样了。只是身形仍然肥胖,脸上还是带着几分病容。他亦步亦趋的来到刘龑面前,双膝跪倒道:“臣弟拜见皇上,吾皇万岁。”
“皇上只问少监大人便是,臣弟不便多言。”刘献之微微抬起了头笑道。
“回皇上。此次黄河决堤,背后虽另有启事,却事关严峻,请皇上务必谨慎措置!”
从这一刻起,刘献之正式进入了刘龑的视野范围以内,以后他便将刘献之归入重点监督的工具当中。来由很简朴,那就是刘龑成心起用这个闲散的郡王为本身所用,在此之前必须完整部会他的一举一动。
“献之啊,一贯少见。传闻你身材一向有恙,朕也未曾去看望过你,现在身材可大安了?”刘龑嘴上这么说,却并没有让他站起家来。
刘献之叩首道:“陛下也晓得这些官员在此次救灾过程中非常经心极力,临时念其有补过之心加以宽大为上。但是为了震慑这些人如此行动,不如重重犒赏卫州周边那些平时廉洁自守,刚正不阿的官员。如此一来,这些人便都明白陛下已经晓得他们常日收受贿赂,私相勾搭的事情了。若还是执迷不悟,陛下再办他们时便牵涉不到威远将军身上了。”
“劳皇上惦记,臣弟的身材生来衰弱,赖这些日子在都城保养恰当。已经有了些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