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们会记得是谁让他们活了下来!
“贼所过,尽杀剃发人,兵所经,杀尽蓄发人。渐甫,你奉告我百姓何罪尽遭如此屠虐?”
作为皖南人的周馥之以是会逃到武昌,恰是因为战乱的影响,恰是为了遁藏官匪的相互撕杀。
在周馥的话中,李鸿章的神情,显得有些庞大。
“渐甫,你看这江堤……”
白帆点点!
当然不会是鄂、湘、粤三省那些未曾遭战乱之害的百姓,而是安徽、江西以及江苏等地的欲生而不得的百姓,当然是让想让他们看到但愿。
俄然李鸿章的心头一紧,他当即认识到题目地点。
就像他们与河南一样,单单是用于施助百姓的粮食,有多达上百万石之多。比拟于官与贼的杀,“义兵”之“义”远非官或贼所能比拟。
如此一来,一但义兵东征,所过之地,百姓天然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百姓天然甘心为义兵所差遣。
那里是上百万石粮食,清楚就是招缆数千万民气的炮弹。
这民气不是一句“摈除清虏,规复中国”就能获得的,这民气需求机遇。在安徽、江苏以及江西等地,粤匪与官军的高高举起的屠刀和那千百万百姓的性命,铸成了这个机遇,而现在对于汉公来讲,他只需抓住“义”,只需求略微施以“仁”。那些民气既然可为其所差遣,于官于贼刀下余生的士绅以及百姓,他们不会记得甚么是朝廷,甚么是官府,乃至不会记得甚么是汉,甚么是满。
是了!
“贼所过,尽杀剃发人,兵所经,杀尽蓄发人。”对此他并不陌生,乃至,他还是“杀尽蓄发人”的支撑,为何要不管兵贼皆要“杀尽”,为的不过就是为了威慑百姓,令其不敢为贼为兵所用。
统统的这些消息不是给别人的看的,实际上是给老百姓看的,让老百姓晓得义兵与官与贼的分歧。在河南,他们做给河南百姓看,而在这里,他们把这统统都写在消息纸上,然后传给……传给谁看?传给那个听?
“渐甫此言差矣,非是在所不免,而是事在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