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感觉痛快极了。
明家是当朝太后明太后的娘家,明老太爷便是以太后父亲的身份得以受封为承恩公的。
几今后,肃王府。
绿荇听了虽另有些踌躇,但明珞在穿衣打扮上面向来都很有目光,她既然都已经直接叮咛了,她也只能将信将疑的依着明珞的话去了柜中将那件浅碧色的衣裳寻了出来给明珞换上。
这么些年来她夙来宠嬖明珞,而明珞又灵巧懂事,明老夫人对她几近连句重话都很少说过 - 更何况本日这事,她那话虽大不当,但谁能推测肃王和西蕃王世子竟是那般反应,竟是阴差阳错了。
明老夫人提着的心反而放了下来,她安抚地拍了拍明珞的手,沉吟道:“珞姐儿,你如果因为这个不喜这桩婚事,倒是不必过分担忧,你祖父说,观肃王行事,他临时应当不会再回藩地了 - 实在我们大魏向来封王的很多,有藩地的需求去就藩的却几近没有,那些王爷多是居住在都城的。当年肃王就藩是因着一些旧事,他现现在既然已经返来,将来长居封地的能够性就很小了。”
明瑗委顿了下来, 再不出声。
肃王肯在叛党破城之前相救,而不是待叛党破了城,将外孙赶下帝位以后再攻城,名正言顺的称帝,或是因着偶然帝位,或是因着心系城中百姓,不忍天下动乱,前者孙女嫁给他天然无题目,如果后者,他仍有仁心,又有些前缘旧事,不管将来如何,他多数也会善待孙女。
说到这里,因为说到了太后和他们明家的苦衷,声音低了下来,面色也凝重了些 - 肃王不回藩地,这于太后于明家可并非是甚么功德。
且不申明老夫人和明大夫人如何惩办和教诲明瑗,此时明老夫人看着跪在本身面前的明珞,一时之间都不知该从何提及。
赵铖回到王府,就有管家跟他回禀,道是有一老妇人来访,因为她手持有肃王旧物,能够真是之前凌皇后或者成武帝身边的旧人,便请了她去了外书房内里侯着。
明老夫人转头看向从里间走出来的承恩公明老太爷,道:“之前倒是我低估了这孩子,只当她心肠良善重情,虽也聪明,但就因着太重情,我们又夙来娇养她,大局观上便不如明琇,心狠善忍亦不如明瑗,却不想她不是不懂,只不过是我们未曾指导过罢了 - 只是,如许的话,太爷,您感觉还合适将她嫁到肃王府吗?”
两人回到家中之时,明老夫人和明大夫人那边已经收到太后派人传过来的动静,但明老夫人并未直访问两人, 而是在晚膳以后才别离召了两人说话。
且说世人看到明珞过来便停下了话头,转脸过来看她,大伯母周氏的眼神体贴又亲热,而明琇看着她则是带着些居高临下的亲热和暖和,唯有明瑗眼中闪过一丝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