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看着入迷,身后俄然有人问:“驸马爷也喜好书画?”
鱼弘志是在奉告鱼恩,想见白居易能够,你要会写好诗才行。
很有文学深度的题目,考研的就是学问,眼力。只可惜鱼恩必定不成能答上这类题目,只能实话实说:“鱼恩不懂画,诗却晓得,应当是白乐天的手笔。”
内心刚有点收缩,就迎来当头一击:“驸马爷这字,也让这幅画可惜了。”
拜访就得有拜访的礼节,遵循端方,头一天早晨郑粹递上门帖,获得对方应允后,第二天再登门。
跟着老管家走进大门,穿过天井,正堂映入视线。
两个聪明人只见对话,在外人看来老是不着边沿,东一言,西一语,看似不搭的两句话,中间却省略很多闲言碎语。
长安城有东西二市,东市因为靠近三大内,皇亲国戚,达官权贵都住在靠近东市的坊市,身为上柱国公,鱼弘志也不例外。
翻开轿门,率先映入视线的是气势恢宏的大门。大略估计一下,仅是这个大门,占地就快赶上鱼恩的小院。
被后代歌颂无数遍的诗天然没题目,只是这字实在有些惨不忍睹。穿越这么多天也没练过几次羊毫字。字写的就像闹着玩儿普通。幸亏鱼弘志目力没题目,勉勉强强还能认出来。
看着喧闹的人群,琳琅满目标货色,四周飘香的小吃,如果不是有闲事,鱼恩真想下去逛逛。
“盛名之下,鱼恩就算不熟谙,也该略知一二。”
要不是熟知鱼弘志的身份,就凭这四句诗,任何人都会误觉得这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忠臣,而不是干政的寺人。
第一件事就是拜访上柱国公。因为前次仇士良的人还带走一口铁锅,鱼弘志的人却甚么也没获得,好不轻易消弭些的恩仇,如何也不能让鱼弘志心有怨气。
正堂正中间是一幅山川画,画上一颗轻松苍劲有力,直耸云霄。松下清溪细流,杂草丛生,看似混乱无章的草丛里几棵幽兰非常显眼,好似君子矗立独行,持身守正,从不随波逐流。左上方云与蓝天交汇的空缺处提着一首白乐天的诗:若草则为兰,若木则为松,幽兰香风定,松寒不改容。
大门很大,补葺的也很讲究,摆布各挂一句诗“可贵忠一世,甘心辅两朝。”遵循鱼恩的了解,感化和后代春联差未几。大门正中可不是横批,而是上柱国公府五大鎏金大字。
熟谙?鱼恩当然不熟谙,作为中国人,谁不晓得白居易?三岁小童都能背两首他的诗。
将鱼恩引进正堂,说了句:“驸马爷稍等,老奴去请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