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国
·内者令属吏:内者左丞、内者右丞
将军府属官:将军长史、将军司马
4汉魏将军
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去“大”,称“司空”。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司空为御史大夫,职掌稳定,不领御史台,与前代御史大夫仅仅是称呼不异罢了。
将军:大将军(大将军偶然位在三公上,偶然位在三公下)、骠骑将军
汉光武帝即位,置大司空官,卖力水利工程、城防修建、宫室修建等事件。与太尉、司徒共同会商天子交议的国政,定议后会衔上奏。
东汉共设郡国一百零五:王国二十七,司隶部下郡七,列郡七十一。除司隶部所辖七郡外,王国与列郡均分隶诸州,此中豫州领郡国六,冀州领九,兖州领八,徐州领五,并州领九,幽州领十一,青州领六,荆州领七,扬州领六,益州、凉州各领十二,交州领九郡。
即:月奉八十斛
太子少傅属官:太子中庶子、太子门大夫、太子仓令、太子食官令
中心官制编辑
掌监北军:北军中侯
大司农属官:太仓令丞、平准令丞、导官令丞
处所长吏:县令、汤沐邑令、道令
大长秋属官:中宫私府丞、中宫永巷丞、中宫署丞、中宫复道丞
诸侯国属官:诸侯国相
诸王国属官:国相、国傅、(王国)御史大夫及诸卿
·太医令属吏:太医药丞、太医方丞
司空领宗正、少府、司农三卿。司空属吏有长史一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四十二人。
卫尉属官:卫尉丞、宫门司马、掖门司马
上公:太傅、大司马(东汉末年于三公以外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少府属官:中黄门
与西汉不异的是,刺史也要周行郡国,查探政情,年关回京复奏。不过东汉的刺史不必亲身回京,而是调派属吏向司徒府报送文书罢了。
宗正属官:宗正丞
?县
·五官中郎将属吏:五官中郎;
祠祀令、钩盾令、尚方令、中藏府令、内者令、符季节、兰台令史;
以大将军均开府,府属有长史、司马各一人,处置中郎二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御属三十一人。将军以本号领军的,各有部曲、校尉。
光禄勋属官:太中大夫
执金吾属官:武库令、左中候、右中候、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县属吏:乡有秩、三老
万户以下的县置县长一人,秩三百石或四百石;县丞、县尉各一人。
执金吾属官:执金吾丞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位次上公。三公师长百僚,名义上为最高官职,实在并无实际权力。
处所长吏:县长、汤沐邑长、道长
司徒领太仆、鸿胪、廷尉三卿。属吏有长史一人,秩千石。掾属三十一人。
参考:《汉官仪》:“王莽时,议以汉无司徒官,故定三公之号曰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世祖(刘秀庙号)即位,因此不改。”《后汉书·百官一》载:“司徒,公一人。本注曰:掌群众事。凡孝民孝悌、逊顺、谦俭、摄生送命之事,则议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奖惩。”
太常属官:太史令、太祝令、博士祭酒、太宰令、掌故、大予乐令、高庙令、世祖庙令
按东汉轨制,三公掌谋议国之大政。太尉的首要参政路子就是与司徒、司空共同会商天子交议的国政,定议后会衔上奏。东汉一朝,仅见牟融、徐防以太尉录尚书事,与太傅参决政事。这申明太尉除非被任命为录尚书事,并没有决定政务的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