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太后既然早已坚信太夫人与柳誉宜面和心离,并大要忠诚的柳誉宜实则城府深藏,当然不会对十一娘这话“惊奇不已”,究竟上她也早就想到太夫人当年之以是对十一娘如此看重,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十一娘自幼活络,一方面当然也是因为王七郎对十一娘有拯救之恩,再兼贺湛这么一层兄妹交谊,就算誉宜父女对均宜一房心胸忌恨,可王七郎总不能全然不顾十一娘的情面方向妻家。
可十一娘没想到的是,她这回成心对付七娘拜托,刚巧让太后在本日这件人事任命上拿定主张。
十一娘却以手加额,深深一礼叩拜。
“这是何人所作?”
但是依十一娘的智计,若真被祖母逼服,千万不会在踌躇游移了这些日子以后,专拣在她心境不佳的时候行事。
直到这时本相明白——
十一娘汗颜:“是儿冒昧了。”
这密折固然是被警慎的谢饶平暗中呈上,并没有引发朝会众议,可证据确实,韦太后已经信赖刘宽确有贪墨利己这个不能宽恕的行动——君国之财,怎能肥刘宽私家腰包?更何况这时还遇火线吃紧国库告缺?当然此时景象不宜将刘宽明正典刑,但却千万不能听之任之!
韦太后至今记很多年前的旧事,为了挫败王七郎与柳蓁的姻缘不吝自称犯厄,逼迫嫡姐决定,事情到厥后固然并未如愿,但那回倒也得了机遇细心察看柳七娘,是个绣花枕头,王谢闺秀的大要虽有,但实无气度。
女孩家在这年事,论是慎重聪明,也不免会有苦衷缠绕,本来不值得过于在乎,但太后既然决意要与嫡姐争夺“民气”,便不能藐视太夫人的态度转改,故闲睱时也不免度猜这一对祖孙间产生了甚么新环境,但为了不让十一娘发觉她在柳府安插的耳目,才强忍着狐疑没有直接扣问。
不过十一娘这时还顾念着太夫人与萧氏昔日恩典,固然心有不肯,才会从命逼压罢了。
可惜韦滨往固然策画得夺目,却因贵妃突亡一事悲忿难捺,竟然怨责十一娘“周护”倒霉,多少年来的苦心,到底还是一手搞砸,现在固然仍然能够操纵十一娘为她一房争夺好处,却不得不消上软硬兼施的手腕,已经是落了下乘。
固然嘴上说的是七娘,但十一娘倒也明白太后实指的是谁。
只是七娘固然不值一提,韦滨往与萧氏的态度十一娘却不得不顾及,太后以为这当然不但仅是因为十一娘一贯深知短长——倘若浅显庶女,运气完整把握在祖母与嫡母手中,论是各式凌辱也必须哑忍,可十一娘这庶女此时又那里浅显?不说有莹阳这位面冷心热的师好到处庇护,光说现在得幸相伴她这一国太后摆布深受正视,也不会再害怕家中亲长底子是鞭长莫及的逼压。
她本来并没筹算让太后一口承诺,不过是要撤销太后狐疑罢了,哪知却听太后口风一转:“伊伊有难堪之处,我也明白……这事倒也不难,恰好我也筹算让你世父外放历练,他若不在吏部,七娘总该放心了罢。”
七郎之父王绩曾外放江淮任职,对诸道财务事件颇多体味,原为最好人选,恰幸亏不久前另一件人事任命展开殿议时,以贺淇为首的宗政堂却力荐王氏族人……虽贺淇所荐并非京兆王嫡宗,太后也不成能仅凭此事就轻信京兆王已与贺淇暗通款曲,但是她心头多疑的神经却被挑逗起来,不免有些瞻前顾后。
韦太后心中本不耐烦,可也没有冲十一娘宣泄郁火,只她翻开那卷手书草草一阅,竟然发觉是一篇无关要紧的长诗,这时又哪有闲情逸致赏识此诗文辞清丽意境不俗,一双长眉到底是更加紧蹙,不无猜疑盯了一眼非常看重的小丫头,语气却甚平和,除非揣摩言行已到炉火纯青的“妙手”细心聆听,不能发觉这句话里那极其纤细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