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了半天,何氏已然是疲累不堪,不觉当真昏睡畴昔,一向到半夜,才被婢女唤醒服药,捂在被子里发了一场闷汗,再醒来时已然是天光大亮,她那婢女竟然也趴在床边睡得正香,被何氏唤醒后,才又请了那满脸不情不肯的医官过来,又经一番诊脉,终究得了一句:“安养几日,便无大礙。”
寺人微躬着身:“董医正,司马先生,患者恰是这位娘子,身染风寒,早前已然是晕厥畴昔,将将才醒转,还请两位为娘子诊脉。”
何氏怔住,一时之间大失所望。
便连寺人都大不落忍,顿生侠骨柔肠,把脊梁一挺,语出慷慨:“娘子放心,朱紫必不忍心眼看娘子游离失所,之以是留下小人照顾,当然也是为了护侍娘子安然,待娘子见好了,小人便与娘子一同归去晋阳城,有贵报酬娘子作主,且看谁还敢仗势欺人!”
婢女掩面哭道:“郎主固然犯了国法,又与娘子何干?娘子本也是娇生惯养之官家女子,现在沦落得无依无靠,莫非还算不上奖惩?那豪霸欺逼娘子,又何尝不是仗势欺人?”
婢女一边笑着一边点头:“婢子问过了驿丞,殿下可并非真如传言般描述可怖,风仪完整不输于太原世族后辈,只不过的确有些矝傲,让人畏敬。”
何氏才松了口气,又再揣摩着要亲身前去谢恩,不想却听那寺人说道:“本日大早,朱紫已经赶往晋阳。”
司马仲本日脾气倒好:“如此,便请诊脉吧。”
有气有力的谢了一句:“烦劳二位先生。”
何君兰微微垂眸:“这是天然,我虽未曾见过殿下,更未曾见过晋王妃,阿母当年,但是有那机遇见过武威侯府嫡女秦氏,据阿母说来,秦氏虽非世族女儿,才貌却并不输让很多,秦氏既然甘为晋王孺人,想来晋王也不至于描述可怖,矝傲暴戾嘛,那也得看对谁,就说那罗郎君,在太原也是横行霸道,多少人都避之不及,恰幸亏观主面前低声下气,唯恐言行鲁莽引观主不满,要说来,观主也是断念眼,只对飞笛君一往情深,何如飞笛君为世家后辈,底子不成能停妻另娶,观主竟然为他郁郁而终。”
那婢女便跽坐床边,小声禀报导:“晋王妃本来不肯收留娘子,已经交代了那婢子出面打发,多得这内侍及时禁止,娘子,必定是这内侍瞧见娘子貌美,禀知了殿下,殿下这才动了怜悯之心,正如奴婢所见,只要让殿下目睹娘子面貌,定然不会铁石心肠见死不救,不过想不到晋王妃如此好妒,将来怕是不容娘子。”
不说何氏,就连寺人也是满头雾水,他去请医,不想这两个朋友正在对弈,传闻只是个得了风寒的病患,竟争相推委,谁也不肯来诊脉,寺人只好搬出晋王的名头,董医正这才没体例回绝,却将他先喝了出来,也不知与司马仲嘀咕了些甚么,倒是一齐过来了,愣在这里只看不把脉又是在哪闹样?
“恩公如何称呼?”何君兰的态度极其暖和,满面感激地扣问寺人名讳。
婢女已经将何氏的衣袖稍稍挽起,暴露一截莹透玉腕来,哪知床前站着的两位却不号脉,一个蹙眉直盯着何氏的脸,一个虽未蹙眉,却也拈着髯毛张望不前,这景象很有些诡异,未免让何氏心中直敲鼓——莫非被窥破端倪?不该该呀,本身明显是真病!
何氏心惊胆颤地看着董医正开方,然后黑着脸拂袖而去,尚且没回过神来,幸亏有寺人一番好言好语的解释:“董医正就是这脾气,娘子切莫在乎。”
几乎健忘了,要不是秋山观主病逝后,任凭娘子如何哀告,罗郎君就是不肯拔刀互助,娘子也不至于落得这般了局,被人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