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青衣小堂倌笑着应了,将他们径直往里头引,颖娘诸人自是紧紧跟从的,义十八倒是很称心识到了不仇家,忙拦了面前这位给他们带路的青衣小堂倌,笑道:“不必出来院子了,就给我们在这主楼找个视野好些的雅座就成了。”
这仿佛是上座,可他们五小我,说甚的也不该是她同果娘坐上座。何况既是坐了上座,那她又该如何点菜,又该如何“盖帽”呢……颖娘不免襟曲萦回,不过还是顺服地朝着义十八点头伸谢,从阿芒手里接过左顾右盼的小女孩儿,搂着她在东首坐了下来。
暗自留意的颖娘又暗自点头。
颖娘就晓得这“楼外楼”必是既能办散座应零点,又能办筵席接堂会的大庄馆。
在她想来,既是占了一个“雅”字儿,自是要以清幽为上的,可又要视野好,若在郊野踏青,如许的地界自是好寻,可在这四周封闭的楼里头,这岂不是两厢冲突吗?
义十八四顾一番,对劲地点了点头,向那青衣小堂倌伸谢,又指了指八仙桌的东首,表示颖娘带着果娘入坐:“坐这儿看得清楚些。”
颖娘游移了一瞬,不过到底还是跟了上去,只一脚踏下台阶,就有暖气带着香气劈面而来,仿佛浑身都能感遭到软酥酥的温馨气味。
义十八落在最背面,将手里的棉布门帘交给身掉队门的客人,方才跨进门来,青衣小堂倌一昂首看到义十八,脸上笑容还是,倒是口称“十八少”,同他道贺。
不过不温不燥,恰到好处。
不过这内心却不免更加惴惴了起来,这间饭店固然字号称“楼”,可只看这一进门的气度,轩敞阔朗,四通八达,前头不但搭有戏台,另有空场。这会子戏台上虽没人唱戏,可略加添减,就成了书场,正有平话者在上头平话。
就见他微微躬着腰,面上透着发自内心的喜气,垂动手,不紧不慢地迈着步子,鞋底擦在光亮的青砖空中上,但又不出声儿。
也许十里分歧风百里分歧俗,崇塘同故乡是两样的端方吧,颖娘在内心悄悄思忖着。